后记(五)尧年舜日-第2/6页



    此时的南州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人口已经多达五百余万众,军队和兵马司的兵马合计四万余人,加之南州作为大明铁矿石重要挖掘地,因此当地造船厂的数量并不算少。

    只是刘铖、杨崇高估了自己在军中和南州的威望,更高估了四周人的胆量。

    同样参与了隐田案的南州布政使郭兆卿根本不敢造反,于是趁着刘铖等人袭杀田文镜之时乘船北上,跑到了旧港南海府将南州叛乱的事情告诉了李嗣乾。

    得知消息的李嗣乾当即上疏,同时派船只前往南州东州府(新西兰)。

    好在东州府距离南州甚远,不仅没有参与“隐田案”,更没有与刘铖等人同流合污。

    三月十二,田文镜逃回南海府,同时刘杨之乱的消息传到北京。

    得知情况的永昌皇帝着黔国公沐桢率南军平叛,海军协助。

    三月二十,南军都督、黔国公沐桢抵达交趾,并调集交趾、云南、广西、广东、旧港等五省兵马出征,海军南海舰队协助兵马渡海前往旧港东山府(新几内亚)。

    四月初十,沐桢领五省十五营兵马,联合南海舰队约五万众在东山府南安港誓师,并命人散播消息,称“良者按兵不动,犯事者降之则不杀”。

    直到这时,北港军民才知道刘杨叛乱。

    十一日,大军渡海,北港军民开港迎王师,大军毫无阻碍便登陆了北港。

    同时,南州各地军民也按照沐桢所说的一样按兵不动。

    他们这样,当即就急坏了刘铖与杨崇、吴坚这一群隐没了大量耕地的将领官员。

    二十日,当沐桢率大军抵达合浦府,驻扎合浦的兵马绑了刘铖与杨崇、吴坚的心腹,同时急忙打开城门欢迎王师。

    二十三日,得知沐桢占领合浦县的过程,刘铖与杨崇、吴坚大惊,当即带着六百余名心腹,在九真府(悉尼)港口劫船而走。

    一艘装满金银珠宝的轮船与三艘轮船成为了他们的居身之所,一路向西逃亡。

    二十四日,发现刘铖等将领不在的一名士兵大胆打开了刘铖府邸大门。

    在发现刘铖及其家眷不见后,他们急忙派人去通知合浦县的沐桢。

    二十七日,沐桢得到消息后连忙上奏皇帝。

    三十日,宁明县守将上报,称看到四艘轮船向西而去,沐桢得知后,连忙派南海舰队向西追击。

    五月初三,得知南州收复、刘杨逃跑的永昌皇帝朱和垠下旨令海军都督林亮围剿刘铖、杨崇。

    五月二十七日,昆仑监察使司东平知府上奏,称皇店海商在东平府南部发现叛贼踪迹。

    六月初五,海军都督林亮率大西洋舰队在昆仑府南部(好望角)遭遇刘、杨,下令炮击。

    当日,刘铖中炮殒命,杨崇跳海溺亡,吴坚自刎而死,自此闹了几个月的刘杨之乱彻底平息。

    严格来说,这并无法称之为一场叛乱,因为刘、杨、吴三人并没有能够严格御下的能力。

    除去与他们同流合污的中高层将领外,大部分基层军官和士兵都对大明的信任胜过统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追其根本可以追溯到天启年间齐王定下的军区换防制。

    这个制度被很好的保持了下来,因此军中也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说。

    几乎每三到五年,五军都督府的军队就会遭遇轮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