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要命的鱼刺



        “大爷,你每年种的红薯卖到城里,应该也能换上不少钱,就是再买点大米小米,一年也用不上多少吧?”陶乐问道。

        一个老年人,加上个小女孩儿,一年四五百斤米面杂粮尽够了。

        这回接话的是韦大夫。

        “王大爷种红薯一年能换上五千多块钱,但大都贴补儿女了。”

        “他们在城里打工,不容易,花销大,我这不缺吃不缺喝的,有什么关系。”王大爷辩解道。

        “谁说没关系?这不就吃出病来了?”陶乐一脸的严肃:“当年刚推广红薯的时候,很多地方的百姓没有别的东西可吃,一天三餐拿它当主食。”

        “最后死于胃溃疡大出血的人,有多少?这些事,别人不知道,韦大夫你也不知道吗?”她心中有些气恼。

        “我是想起来了.....但我可真不清楚,王大爷他是一天三餐就可着红薯吃啊!”韦大夫挠着头抱屈道。

        这天桥村虽然种的多是红薯,但其他村民都是卖了钱去换米面回来吃,还真没见几个人铁了心把红薯吃到底的。

        这到底不是当年,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了。

        “不管怎么样,这次我给你治好之后,每天空腹必须吃米、面或其他主食。”陶乐叮嘱道:“不止是你,还有小丫,她也要长身体。一年拿出几百块钱买米粮,不亏。”

        看王大爷还在犹豫,陶乐又加上了一句:“你身子好,每年还能贴补儿女四千多块。要是真垮了,他们可一分钱都得不着了。”

        这句话打动了王大爷:“好,我听你的!”

        “那好,下面我讲第二点要求。”

        “什么,还有第二点?”

        “不止是第二点,还有第三点呢!”陶乐笑眯眯地说道。

        从王大爷家离开,陶乐的心情挺不错。

        回想起王大爷听说做菜要少放盐,只能吃新鲜温热的饭菜,不吃或少剩饭菜,还不能生气上火时的表情,她就想要大笑三声。

        倒是小丫对爷爷的身子很看重,拿出笔和本,认认真真地把她的要求记了下来,准备严格贯彻执行。

        想来只要好好听话,王大爷的血压应该会慢慢恢复正常,胃病也不会再复发了吧?

        “隔壁一家也姓王,和王大爷家没出五服,平时里也多有照应。只是老人家太倔犟,不愿意占小辈的便宜。”

        韦大夫一边跟陶乐说着,一边隔着篱笆门喊:“东宝家的,在不在?”

        他喊了好几声,屋子里才跑出来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她出来的时候,本是皱着眉头的,但看到外面站着的是韦大夫,却忽然又高兴起来。

        “韦大夫,你这来得可太巧了,我正想带着实在不行,就带着铁蛋去村公所那边看大夫呢,你怎么就正好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