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回 辩法大会(上)



    辩法大会,向来是促进释家佛法整体修为水平最好又最公开的形式,基本上只要是周边有法会举行,附近的释家佛法爱好者,都会赶来参加的。

    出了两界山,自阿耆尼、屈支始,再向南的国家城邦,基本上都信奉释家学说,越靠近天竺越笃信释家祖师,乌斯藏当然也不例外。

    乌斯藏流传更广的是释家小乘佛法一切有部,当然,其中邀请玄奘的那位法师,如果项恭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原著中的乌巢禅师。

    这可是个神秘的高人,虽然出场很短,甚至都没多少人注意,可是却能准确预言出沙和尚的出现,还传授了大乘佛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玄奘,很明显应该是个大乘佛法高手。

    不过,项恭当然不在乎输赢了,虽说只是探讨而已,但是孰优孰劣还是会在众人心中有个分晓,玄奘作为大唐圣僧如果输了,怕是不大好看,项恭还是想到了一个主意,也许能多少

    晌午过后,来到会场,人头攒动,在家修行的居士,出家修行的法师,各式各样的善男信女,簇拥到一起,你一言他一语,人声鼎沸,煞是热闹。

    玄奘一直往前钻着,他是有邀请函的,会坐上法台与来自西域的各宗各派高人较量,就算是一言不发,也会坐在各位高人身边听他们辩法,这无疑是玄奘最感兴趣的一点。

    项恭紧随其后,却不上台,他要站在台下给玄奘做后盾,说释家初代祖师传道三千弟子,得其精华者百里挑一。

    同样的佛法,不同的人理解出来,就有不同的意味,加上研习经典的侧重有所不同,故传承有一万六千宗派。

    玄奘此时虽然在大唐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游学,见识了不少宗派的奥义,可西域还是第一次来,对这里的宗派学说,只是知其一二而已。

    乌斯藏传释家佛学,传承的是天竺本宗的瑜伽论,研习均为小乘教派学说。

    如八吉祥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持句神咒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七佛神咒经、陀邻钵咒经、摩尼罗亶神咒经等凡二十五部。

    而这些经典的传承,非已灌顶者不可,即是所谓密传,故称之为密宗。

    当然,此时的密宗尚且稚嫩,但也算是西域最主流的学派,对玄奘来说也是很新奇的学派。

    台上的辩法一开始,辩法各方就已经开始热络起来,一人黑须黑面,法相庄严,身穿绛色衲衣,背披朱红袈裟,站在台中提出了他的论题:何为正法相。

    这算是乌斯藏密宗的特色之一,所谓法相皆有本尊,在这个时候,乌斯藏僧侣信奉的是综合法相,算是大家兼容并包,一体在内,各种法相本尊都可信奉。

    其实,这种信仰方式,算是很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如今这位大师提出的所谓正法相,本来就是对密宗诸多法相本尊哪个才是正统的探讨和追究,算是一个好意的论题,毕竟大家都可以谈谈自己信奉的法相本尊有何论述观点,对促进不同本尊信奉者的见识和修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惜啊,他没想到的是,这竟然也让各种本尊信奉者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毕竟,只有自家的本尊,才是正统,这都是大家所希望传递给世人的信念。

    果然,议论慢慢弥散出了火药味,项恭皱眉,这个提出论题的大师恐怕会很头痛吧?

    “乌巢禅师,我弟子倒有些不同的看法,不知可否一辩。”

    这个声音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当然是玄奘,他的忽然发声,让出神的项恭顿时一怔,我去,不是说好了只是来学习么?怎么人家没挑衅,自己就站出来找麻烦了?

    提出论题的老僧听了微微一笑,点头说道:“自然可以!”

    原来他就是乌巢禅师,果然,很明显玄奘就是他邀请来的。

    项恭开始仔细观察这个老和尚,玄奘在台上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观点论述,项恭却没心思去听。

    他的心思,大多数都放在了乌巢禅师身上,按理说,乌巢禅师那么神秘的高人,应该不会想不到自己提出的论题会造成不同派别的冲突啊,怎么他还是要提出来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