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请假第七天。

清早,煮面条的油汤早已滚过几道,却不见干活的人来,母子三人先是觉得奇怪。又过了一会儿赵兰芝才说,恐怕是昨晚这么一闹,那些人都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来了,陈涛听了也觉得是这么回事。问母亲道:

“他们会不会怕来干活惹麻烦啊?”

“先去请个看看。”

于是他一个一个上门去请,到了人家里后,幸好他们都答应前来,陈涛在村里绕了一圈到家的时候,已经有人吃完面条了。

椿树园里,切墙的切墙,搬砖的搬砖,又干得热火朝天。陈涛和罗忠良在家,把有些不常用的东西先搬过去,用防水塑料布盖起来,到时候直接移到新屋里就行。

自从陈涛说要卖了地,赵兰芝一直闷闷不乐,后又经过那些人一闹,她更加情绪低落,经常在菜园子里转悠,刚除完草的地里种下许多菜种也是别人家的了,围绕在园子周围有许多果树也是别人的了。陈涛还记得这些李子、桃子果树,二十多年以前它们就伫立在园子周围。栽秧的时节果子也成熟了,放学后是他们唯一的吃食,每次都要吃到感觉牙齿都是酥酥的,才不舍地停口。早些年吃的东西少,又没钱买零食,果子还真是解馋的好东西。

还记得南角落里的那颗花椒树,上面长出一串寄生草,奶奶曾经让陈涛把它拔下来熬水喝,这是治疗心口疼的良药。这么长的岁月过去了,果树是他们成长的见证者,也是陪同父母们人生大段旅程的伙伴。

赵兰芝挖出其中几颗大树旁落籽长成的小树苗,打算挪到新建的大砖房周围栽上。有些老树已经不能挪窝了,会不适应而枯死的。再说,太重挪不动。

从陈涛说要卖地的那天开始,赵兰芝还半夜都是很晚才睡,她在楼上、在厨房东看看西瞧瞧,收拾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这座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家,里面的每一样东西或许都有她知道的故事,甚至它们身上还会留有过世老伴的气息。

下午,陈燕东哥几个又来了,他们直接到椿树园阻止干活的,把砌墙的人轰走。还特意带了桌凳和瓜子花生,然后几人坐在树荫下悠然自得打牌。

大家毕竟都是早不见晚见的乡亲,他们这样做弄得那些干活的都尴尬。陈涛原本在家里拆柜子,听到赵叔告诉后,他都没去看看,不吵不闹打电话报警。镇上派出所民警来了,首先警告所有人不能打架伤人,并调解说这是卖方自己家的事,当然轮不到外人管,让他们回去不要再来闹了,如果是地有争议就去法院。当时陈强一伙乖乖的回去了。干活的又继续到天黑。

请假第八天

这一日黎明前,嘭嘭嘭的响声从村子中间传来,然后响着到达村子东面,转了个圈往回走,在一道围墙和土埂子之间,嘭嘭声戛然而止,跟着从上面跳下来个人影站在埂子上,那人啥事没干,只看了看,随即趁着正在转亮的夜色往来时的路潜去了。

这种农村里常见的耕田小拖拉机几乎每家一台,可以拆卸,装上刀头可以耕地,也可以换上车斗和轮子当车用,平时拉拉化肥、粪草之类。

天放亮以后,和陈涛干活的人在他家里吃了面条,砌墙的人拿上工具往新建砖房的地点走去。去椿树园的路,是通往东面山上的小路,村子里这段像是小河一样曲曲绕绕,出了村子是一段泥巴路,泥巴路从山脚横着出去两百多米,然后变成羊肠小道顺山而上,陈涛新盖的房子就在这两百多米路的上方。

昨天晚上估算过,因为最开始忘记加上码石脚的水泥,所以水泥不够了,砖也还差些。但是货车拉一车用不完,不拉满又不划算,于是陈涛找邻居王家和,用他的自卸三轮车去装。最近的砖厂在二十多公里外,因为还要到街上买其他东西,陈涛跟他一同前去,他们天不亮就出发去了。赵叔一行吃完早点的时候,陈涛二人已经到了砖厂,工人在装砖和水泥。陈涛正在步行上街,忽然接到砌墙的赵叔打来电话:“涛,你们回来了没有?”

“正在装,我买点东西,还得个把钟头吧。”陈涛心想,昨天剩了些,不会这么快就用完了吧。

“张老三家围墙外面停了张小拖拉机,人都难过来,你们回来也拉不进来,水泥现在只够用半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