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陈涛所在的厂是个中型厂,两百来号人,里面各种轻松好干的岗位都被老板和领导的亲戚填充。其中有一个专门针对陈涛他们所做的产品而设QC小组,组长就是什么经理的外甥,叫做梁文俊。此人个高,胖胖的,三十不到,染了个淡淡的黄色头发。陈涛他们喷油线的所有产品质量合格与否都要经过梁文俊领导的八人组成的QC组检验。每天几十个喷油工,能喷出十来万的的产品,即使概率很低,也因为数量庞大而在其中出现不少不合格的。

喷油工每天所做的产品都放到标注自己名字的箱子里,专门有人不定时过来用推车拉到QC组工作间,他们们会把不过关的产品挑出来,推车又拉回去让他们返工。

梁文俊老家家境还算富裕,只是因为读书不进取,初中毕业后,到职校混了个五年大专,后来家里人托关系给他在老家县城里安排了个铁饭碗的工作,干了几年,觉得枯燥无味就辞职回家了。这闲下来,仅存的积蓄很快花完,整日在城里跟朋友厮混,父母担心他会走了歪路,又跟他介绍到舅舅这来。听说去找舅舅可以当“领导”,管着一些人,兴高采烈的来了。这活还真投了他的喜好,一待就是三年多,每天只要手揣衣兜里逛逛,瞎指挥一下手底下的那几人,把开会领导传下来的话传给员工,就可以找个隐蔽的地儿,躺在纸板上打游戏、看电影,时间一到,下班回去,一天的工资到手。

他在厂里的这几年,干喷油工的人来来去去换了上千号,大部分都是年初进厂,年尾辞职回家。年轻的一些则是等不到年尾,干几个月就走,甚至干个十几天的,一两天的连工资也不要就走了都有,各种各样的人不胜枚举。但无论是谁,只要在里面干喷油工一天,就不能和梁文俊他们较劲儿,不但不能和他过不去,还要适当的巴结与他,如果你想常干,那就必须少不了要逢迎些许。

熟悉此人的秉性的人都知道,梁文俊喜欢打牌、打麻将还贪吃,一玩这些东西必须得粘点钱财,不过他也不玩大的,都是平常喜欢玩的打工族能接受的范围。所以若要想和他套近乎,只要跟他打牌、打麻将就行,或者多请他吃喝,玩过几场后他反过来黏着你了,经常邀请你去玩。

喷油线上有一群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有十一个,他们是老乡,年龄都在二十多岁,年轻的五六个二十出头,还没娶媳妇,其他都成家了。他们经常邀约梁文俊在一起吃吃喝喝,梁文俊也和他们打成一片。下班后他们会轮流跟梁文俊玩棋牌,时间久了,有心机的人就会生出怪招,用这怪招来应付工作上的事情。

其实陈涛刚进厂的时候,那群人还没跟梁文俊在一起。那时候看到经常和梁文俊同来同往的是个眼睛儿,个子和他差不多高,是同车间隔壁丝印的线长。

后来跟那群人在一起后,已经很久没和那眼睛线长同时出现了,背地里有人说他是个喜新厌旧的人,经常换朋友。

当然,梁文俊所能帮上的忙就是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他虽然能在QC组只手遮天,但是不敢胆大到把不合格的给当成合格的。他可以做的就是放宽跟他要好那几人的检测尺度,更过分一点的就是把他们不合格的分开混杂在其他人不合格的里面,让那些冤大头不知不觉地给“帮忙”返工了。

产品的样式很多,都是出口到国外的玩具,国内市场上根本见不到。而且每个玩具上也分不同的图案。所以几十个喷油工也是分组的,

每个组做相同的图案,陈涛恰巧和那帮人就在同一条线,做的一模一样的工作。

陈涛当然不参与和梁文俊的班下活动,不是他不会玩儿,这些东西在学生时期就会的。现在是没那实力玩了,扛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前行,每一分钱对他来说都很重要,他又深知十赌九输的道理,他输不起。

刚进厂的前两三个月不知车间里同事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儿,后来跟一些同事们稍微熟悉了之后,才渐渐明白其中的猫腻。原来自己就是个冤大头,不但自己所做的产品质量把控相当严格,以拉高整体质量,而且还要白白多付出时间和劳力替别人擦屁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