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代表陈涛喊话的小喇叭被安放在正驾驶位上方的车顶,焊工早已做好座子在其上。而后起步出发,随着时间推移,天色渐明,小卡车走完国道进省道,在大湾村下省道,进入县道水泥路。一路的村寨,有的相隔几公里,有的相隔十几公里,有的村子还需要单独从水泥路岔进去,叫卖后又要原路出来。

这喇叭买的时候挑了遥控的,从大湾村路口一进水泥路就开了开关,车外传来嚣叫声。陈涛放慢速度,摇下玻璃,降低了噪音,再听听有没有明显的瑕疵,这时传入耳朵里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感觉特别扭,心想:“也太难听了。”好在所要传达出来的内容倒是很清晰明朗,暂时将就用吧。

农村吃早饭特别早,一般九点到十点之间,八点多的都有,然后就是到落日时吃晚饭。平时除了农忙时节,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只要饭后就会有许多人聚集在小卖部里,打牌的打牌、围观的围观,很是热闹。

经过第一个寨子时八点半,停在村中心小卖部前,喇叭在车顶吆喝,伴随鸟鸣和树叶的簌簌声,传出老远,透过那层薄薄炊烟在村子上空飘荡。

陈涛内心竟然紧张起来,不知道面对的第一波客人会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有理想的成交数量?同时还担心自己能不能把持住局面?可千万别把生意搞砸了,村子里的每一个人以后可都是他的顾客了,谁也不能得罪。

小卖部里很冷清,虽然开着门,但是就连主人家也不知去哪了。陈涛心想这时候尚早,有的人还没起床,停在这里叫一会,即使没人光顾,也可以当做开市场打广告吧。

叫了十分钟了,只有小卖部女主人从房后回来,过来转了一圈,走了。另外还隔着几十米看到个五十来岁的妇人从路上经过,扭头看了看这边后就拐到另外一所房子后面去了,然后根本没见过其他人。按照计划中的行程,每个村子呆的时间不宜过长,不然赶回到县城的时间就会太晚,于是他上了车慢慢往下个村子开去。

一连过了三个村子,都是差不多的情况,有好奇的人上前来看了看,都是随便问了几句就离开了,最终三个村都没有卖出一样。这个时候陈涛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想法难道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甚至有些沮丧了,内心深处又升起强烈的无助感,那种对眼前、对未来很迷茫的无助。他只能寄希望于时间还早、人还少的借口勉强安慰自己。

从大湾村进来,水泥路弯弯曲曲,时而下坡时而上坡,陈飞杰睡在座位上不舒服,稍微不注意还会掉下来,于是他干脆坐起来。他体验着经过每个村子的境况,每次看到老爸灰溜溜的上车开走了,心里特不是滋味,但又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只有做到一言不发别给他添乱就行,就算是安慰。

近几年农村都流行外出打工,村子里滞留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村子本来户数就少,所以人口更少。第四个村子就是这样的,三十家不到,而且村子并没有在大路边,还得从岔路进去两公里多,到时候又得返回到大路上,无形中多提高了些油耗。一路上这样的村子还很多。

到第四个已经十点多了,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上,甚至都没个平点儿宽场子,陈涛进去大半的路也没见小卖部,只有随便选个稍微宽敞的地方停下来叫卖。

这里相对偏僻,并且没个卖东西的小店,陈涛心想应该能开个张了吧,再不开可真急死人了。

车停稳,喇叭在车顶叫唤,陈涛在旁边走动。

过了四五分钟后,终于来了两个妇女,到了近前,陈涛给她们打了个招呼,问个好。那两妇女感到一丝惊讶,话语间明显表达能在家门前就买到这些东西而觉得大为方便。转了一圈选中几样问价格,还不忘还价,一个劲儿的让他少点儿、少点儿。

陈涛其实清楚这些人的脾性,也调查过自己所卖的各种东西在山街上的价格,他们讲价大多只是习惯性的,他卖的价格适中,而自己只要稍微再让一点儿,就能打动顾客。于是最后卖出了几颗大白菜、番茄和香蕉苹果。最后还不忘补一句:“第一天开张,赚点运费。”

俩妇女拎着东西走了,他也发动汽车向下一个地方而去。陈涛心里终于舒缓了些,虽然没卖出几块钱,但总算开了头了。最重要的是看俩人表情,就是他期盼中的“雪中送炭”的反应,这个反应证明他的想法不错。所以他坚信生意会渐渐变好,只是需要点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