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陈涛心存期许继续听着。

大家还是不管,在各抒己见表达不满。终于听到有个声音问出个一针见血的问题,来自一个男声:

“领导,那我们这些生活在县城这么多年的人,到底要怎么办?总不能放弃工作举家搬回农村老家吧?”

教育局的男人有些无奈,扭头叹了口气:“如我刚才说,你们还是先不用心急,等城里符合条件的先报,安排好了之后还会增加一部分名额的,每年都有扩充班啊,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公室里的男人说着话的时候,其他人都安静下来认真的听。

“那怎么外地来的、甚至外省人反而能第一时间就可以报名读书?感觉这有点儿说不过去。”

“他们不远千里,离乡背井来本县谋生,不让他们的孩子读书,那就没地方读了。你们不同,不在城里读可以回去老家读,每个村委会都有小学啊。”教育局男人说道。

此话一出,顿时哗然,大家众口嚣嚣地质问他们是什么道理,这样说话。合着,我们这些人努力读书、努力工作终于在城里安下家,最终因为个读书问题,又要跑回大山里?

男人自知失言,不再说话,尴尬地看了看对面那位。另一个不得不站起来打圆场,做出承诺,他们要把这个话题提上日程,再认真讨论、研究,一定会给出群众一个方案。他还承诺,有房产孩子就一定能报上名,绝不会让他们返回到农村,但是得等到靠后或者去别所小学。

这时又换持暂住证的有意见了,无奈又承诺只要暂住证满一年都尽量满足。

陈涛在心里权衡一下,自己在这里是条件最差的,哪一项都不符合,教育局的人说的是有房产的,自己这样的肯定就没戏了。而暂住证又是新办的,该怎么办呢?

大伙嚷嚷一通,得到这样的结果,虽然不太满意,但也暂时没有别的办法;而且再不依不饶恐怕造成不好的后果,只能退出了办公室门,先撤了。楼道上,还能听到有人骂骂咧咧地走着去了。

陈涛和大伙情况不一样,心想只能自己再去问一下,所以故意落在后面,他从走廊上又转进办公室里。那两人都已经坐到座椅上,扭头看着陈涛,没说话,表情里表露出:“不是解释清楚了吗,你还有什么事?”

陈涛挪进去几步:“老师,我们刚搬进来城里的,暂住证也有,只是刚办的,我们这种情况怎么办?”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后面说话那人把双手放到办公桌上,两巴掌扣在一起,有模有样道:“局里有硬性规定,刚才跟你们说的都是最低限度了。”接着话锋一转:“不过,还是得等到报名审核结束的时候,再根据县里小学招生人数多少来看,到时候会有办法解决你们这样问题的。”

“那是不是人数不够才有机会?”陈涛急切地问出来。

?“原则上,是这个道理。”

?“听说每年的报名的人数都在增加,恐怕不会不够吧,那要是超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等到审核结束再做定论,好吧?你先回去吧,到时候关注我们发布的通知。”

出了大门,大家早就散伙不见踪影。陈涛和儿子两人站在街边,不知所措。

他不想就这么走了,这轻松一走,放弃的恐怕就是儿子的一生;但是留在此处又不知道能干个什么有实际帮助的事。

他来回踱了几步,掏出手机给李金飞打了个电话,两人一分析,

教育局的人话里隐含的意思就是读不了,他听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得自己另想办法了。按照他的话说,只有找熟人试试,如果有这方面的亲戚朋友愿意帮忙的话,应该没问题。要不就真不要抱啥希望了。

两天以来的忙碌,收获了这样一个结果,真是不尽人意。陈涛蹲在花台边,思索了良久,怎么也想不出个能帮上忙的朋友啊。觉得现在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于是领着儿子恍恍惚惚地朝停车的方向走去,还是回家后再想办法吧。

过了一个晚上,小卡车上已经蒙了一层灰,仿若遮挡在他们一家人前进路途上的一堵墙。

“哎……这车真的怕是要传给儿子了!”陈涛站车旁在心里直叹气。

坐上去发动了,驶出城区,奔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车很少,好像全世界都安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