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功在社稷-第3/6页





    若是还想舒服点,又多一些椅子,那么自重就更多了。

    最后算下来,但凡想让人有一点人样子,能运三五百人,慢吞吞地以三十里每个时辰的速度走,已经是极限了。

    不过张安世想了想,咳嗽一声道:“也不是不可以。”

    他说出这话的时候,有点心虚。

    朱棣顿时兴奋地道:“此物若是用来军事,岂不……可收得奇效?从前大军集结,不说各处的兵马征发,而后至边镇,再加上粮草先行,没有三五个月,绝无可能。”

    “可现如今,岂不是一个月之内,就可稳妥了?”

    张安世道:“不只是军事,还有民生。陛下,各地的货物,可以互通有无……”

    朱棣点了点头,喜道:“世上竟有此物,有了此物,天下还有何人敢反?若是苏州出了叛贼,朕的兵马,数日之内即可整装抵达,杀他个片甲不留。”

    说着,朱棣走至那蒸汽火车面前,左看看右看看,忍不住道:“这……花费不小吧。要数十万两?”

    张安世道:“这……这……这是包括了许多研究的费用,不过……只怕花费确实不小。”

    朱棣颔首,这次倒没有太心疼了,道:“无论如何,此物……确实有大用,单单它可自行行走,便已让人震惊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和那些只晓得做文章的人比起来,能制出这个,比制出火铳,更强十倍。”

    对于朱棣而言,没有人比他更懂军事了。

    火铳和火炮,固然能造成巨大的杀伤。

    可军事的本质,就在于快速的机动。

    所谓战争,本质就是人多就是打人少,谁的机动能力更强,能够迅速的集结和组织起来到达战场发起进攻,谁就占据了先机。

    当初他靖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如此。

    南军的军马,何止是北军的十倍,说是二十倍,三十倍,都不夸张。

    可朱棣凭借着铁骑,不断地在战场上挪腾,永远抢占先机,利用快速的机动能力,可以确保对方尚未集结和合围之前,便迅速对其一部进行打击,使南军陷入被动。

    朱棣看着眼前这东西,眼眸异常的明显,道:“这东西,到底怎么制出来的?”

    朱棣看向徐景昌,徐景昌正待要回答。

    朱棣却在此时又摆了摆手,道:“算了,别说了,反而说了,朕也不懂。只是朕万万想不到,你们这些家伙……竟有这样的本事!总算,没有辱没了你们的祖先。”

    朱棣脸带欣慰,大喜过望地道:“徐景昌,你真不愧是增寿的儿子啊!还有……你们,都来,都过来。”

    其余十三个青年见状,一个个乖乖地走过来。

    朱棣看着他们:“十三太保……”

    孟文等人大惊,脸都僵了,连忙摆手:“不,不,不是太保,再不敢了。”

    朱棣背着手道:“太保者,乃是三公,周成王的时候,这成王的叔叔周公就担任过此职,对不对,杨卿家?”

    被点名的杨荣,微笑道:“陛下,不是周公担任此职,而是成王另一位叔父召公担任过此职。”

    朱棣点头:“原来如此,管他是谁,反正……这召公,也是知名的人物,朕看哪,这些家伙们,一个个确实满腹才干,他们的学问不小,你们瞧瞧,他们说的东西,朕都听不懂呢。诸卿听懂了吗?”

    张安世下意识的就道:“臣……听的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