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宜将剩勇追穷寇-第3/6页





    朱棣若有所思。

    张安世接着道:“不过……臣倒有一点小主意,倒是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

    朱棣看向张安世:“嗯?”

    张安世笑呵呵地抽出了一份奏疏,道:“陛下……这是臣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朱棣深深看了张安世一眼,他心里不禁疑惑,这张安世……又在搞什么名堂?

    等朱棣细细看过了奏疏,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继续深看张安世:“可行?”

    张安世信心满满的样子,道:“据臣多年的经验……应该可行。”

    朱棣听罢,倒没有啰嗦,直接吐出了一个字:“准。”

    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会,张安世便告辞而出,心情颇为愉悦。

    现如今,他不再是单打独斗了。

    这头刚出了宫,随扈的校尉便立即上前,一脸兴奋地道:“应天府闹成了一锅粥,可不得了,不得了了。”

    张安世露出一丝别具深意的微笑道:“闹吧,闹吧,你拿人家的地,抢人家的钱,还不准人家闹一闹吗?走,打道回府。”

    …………

    很快,一份旨意便到了左都督府。

    蜀王朱椿,接到了旨意,他的皇帝皇兄恩准他的奏疏,并没有让蜀王朱椿觉得奇怪。

    因此,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故意……将这旨意摊开放在了自己的桉牍上,接着便去廨舍歇息去了。

    当负责管理文牍的司吏,去收拾朱椿桉牍的时候,看着那摊开的旨意,脸上顿时僵住,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而后很快,这都督府内,便传出一个爆炸的消息。

    不久,何止是这都督府,便是应天府,还有现在离的最近的上元县内,这消息都在纷纷传开。

    马上文吏学习班要开了。

    不只有一批人要去栖霞学习,这边也要开班,听闻蜀王殿下会亲自来做这总教习,教授的是……为官之道还有律令………

    而且……据闻……许多人要裁撤。

    这一次的调动可能很大,至少关系到上百个官员的裁撤和任免。

    而陛下已经恩准,任蜀王殿下自裁之。

    自裁不是自杀的意思,是自己拿主意。

    这一下子……

    各府各县,都疯了一样。

    各县的官员还在左右为难,拿捏不定主意的时候,下头的文吏和差役们却已开始摩拳擦掌,清丈土地了。

    要知道,大明的地方官府体系里,所谓铁打的吏、流水的官。

    这官员又都是科举出身,根本没有多少实际的经验,很多人对治理可谓是一窍不通。

    就算是有兴趣的,也只对诉讼有兴趣,因为诉讼能成全一个青天大老爷的美名。若是再肯多管一点事的,就是修河和县学了,因为这两样,都有政绩。

    至于绝大多数的事,官员们不知道该怎么管,其实也懒得去管。

    这其实也和读书人不愿牵涉过多俗务有关,在清流眼里,地方官乃是俗官,不甚瞧得起。

    可在地方官的眼里,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鄙视链,那些真正具体处理繁杂事务的文吏,也就成了他们鄙视的对象。

    现如今……地方官们既不甘心去清丈土地,可又担心乌纱帽不保,可这些刀笔吏们却不一样,他们太积极了,一个个就盼着命令一下,显一显身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