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我孙儿为太平天子-第3/6页





    而朱棣已经不想和他们进行拉扯了,直接询问杨荣,实则也是一种试探。

    杨荣道:“残民如此,陛下已是法外开恩了。”

    朱棣大喜,眉一挑:“是极,杨卿所言,正合朕意……只是……罢黜了这么多的官吏……又怎么补足呢?哎……朕老啦……就让太子……来决定吧。”

    顿了顿,朱棣接着道:“让太子参详一下张卿的意见,他是太子嘛,不能独断专行,要广开言路。”

    话已说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这些罢黜的官吏,十有**,由太子和张安世,决定升补。

    张安世自不必说,而朱棣突然拉出了太子来。

    很显然就是……朱棣认为太平府干的很好。最好能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像太平府这样干,可一个如此巨大的国策转变,是绝对不可能在朱棣手上,就可以彻底完成的。

    那么……就把太子拉下水,在朱棣的监督之下,在张安世的督促之下,拟定出一个满意的人选,让太子成为真正的新政主心骨。而张安世和杨荣这些人,成为爪牙。

    朱棣知道朱高炽这个人心善,未必肯下这样坚决的决心,趁着他还在,先摁着太子的脑袋,接受了这个结果,到时,就别想跳船了。

    朱棣要谋的,显然不是眼下,而是他的万世基业。

    当然,这种四处拉人下水的手法,也是庙堂中的精明之人必备的手段。

    庙堂的游戏规则,就是人多欺负人少的游戏,我人多,那大义就在我的身边。

    而朱棣显然也没有继续说明,是否全面铺开新政,只是单单这个安排,其实就已很有指向性了。

    不合格的罢黜,填补的统统都是在新政之中立功的官吏。

    天下百官,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朕划了一条线,有了一个标准,你们何去何从,自行决定。

    当然,你若是要跳出来反对新政,朱棣也绝对不会承认的。

    朕只让张安世在太平府推行新政,教他自行决定太平府事务,朕是孝子,遵的乃是祖宗之法,朕可有什么旨意,说过要支持新政?

    可实际上,朱棣却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提拔上来的各府各县的官吏,他们只能推行新政,根本没办法改弦更张。

    因为这个时代最看重的,便是所谓的出身,新政出身的官员,必是会被人敌视。他们的一切都是新政和太子和张安世带来的,想要继续走下去,就只能咬着牙,坚定的推行新政下去。

    朱棣的话………其实大家都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这是对新政巨大的支持。

    可偏偏,大臣们又都松了口气,因为……至少没有明面上的改变国策,这就给了他们转圜的余地。

    朱棣道:“明日,朕与太子亲往太平府视事,要亲自旌表张卿与太平府的官吏,以彰显他们的功劳,张卿家这个家伙不来看朕,朕拿他没办法,只好去瞧一瞧他。”

    说罢。

    朱棣拂袖:“今日之事,就议至此,有了太平府的粮,总算是不至事情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诸卿当以此为戒。”

    说罢,不给任何人发挥的空间,便直接匆匆而去。

    众臣各自心中复杂,也只能纷纷散去。

    …………

    “杨公,杨公啊,你害死我了。”

    胡广一脸哀怨,一副少女失了贞洁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