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杨荣的杀招-第3/5页





    “当然是实情。”杨荣道:“就是为了防止,所了解到的不是实情,所以臣与胡公,不但去太平府的粮站了解情况,也想办法,深入了村中,与农户进行了攀谈。再有……臣这儿,还有太平府最新出炉的征粮数目……今岁夏粮的开征情况,在太平府可谓井井有条……”

    “为何不早说!”朱棣急道:“今岁太平府夏粮多少?”

    杨荣沉默了片刻,而后他报出了一个数目:“两百六十七万石……”

    “……”

    一下子,所有人都被干沉默了。

    每一个人,都默不作声。

    两百六十七万石是什么概念呢?

    大明的整个夏粮税赋系统里,南直隶的税赋最多,占了天下的两成,以往没有太平府的时候,是在两百二三十万石上下。

    而现在,太平府扩充,成为了九县,却比整个南直隶十一府征得还多。

    虽说太平府九县,确实是南直隶之中的粮产重地。可以往,这两府的税赋,至多也不过四五十万石左右,占了南直隶的两三成罢了。

    而如今……天下两成多的粮赋……竟来源于太平府九县。

    杨荣认真地道:“臣查阅过,一方面,是太平府查到了大量的隐田,九县的隐田数目,极为可观。另一方面,太平府的粮赋,损耗极少,这样的话,又多了几成。再有,就是分地之后,太平府给所有分去的地,加了一成的税赋。百姓们不必缴纳佃租,却只多了一成赋税,完全供应得上,再加上今年太平府丰收,种种举措之下,这南直隶的夏粮,臣计算过,若是照往年天下的田赋来计算,区区九县,所得之赋,便占据了整个天下的两成二。”

    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数目。

    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殿中直接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朱棣更是觉得好像做梦一般。

    当初太平府三县,就足够让他刮目相看,可在这旱灾之年,却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能用能吏来形容了。

    入他娘的,这是管仲、乐毅啊。

    只怕……只怕是管仲、乐毅,也不过如此吧。

    朱棣童孔收缩着,竟是说不出话来,他一屁股跌坐在了御椅上。

    却在此时,夏原吉作为户部尚书,觉得还是要问清楚。

    因为这和他户部对于粮食征收所了解的情况有所不同。

    于是他道:“杨公,我有一些疑问,还望能够解惑。”

    夏原吉顿了顿,便又道:“方才杨公所言,说是在这太平府内,大肆的兴修水利,征了这么多的劳力,这……岂不是……加大了百姓的负担?百姓服徭役,如何能顾忌到自己的田地,照以往的情况来看,这可能会引发百姓的怨声载道。再有,征了这么多的粮,百姓是否负担过重,会不会有百姓……因为官府的横征暴敛,而滋生乱子。老夫对于太平府的情况,所知不多,所以才有此疑问。”

    杨荣似乎早就胸有成竹。

    其实夏原吉这个问题,只怕是殿中所有人的疑问。

    朱棣也疑虑不定地看向杨荣。

    是啊……收得太多了,虽然朱棣一直嫌税赋不足,可现在突然来了这么多的税赋,朱棣反而觉得有些烫手。

    毕竟,前朝有太多因为徭役和征收过重的教训。

    杨荣道:“夏公所言,确实……没错,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元末的时候,就曾出现过,譬如元人修黄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