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大局已定-第3/6页





    杨溥:“……”

    杨溥此时晕乎乎的,事情转折得太快,以至他无法做出反应。

    他也一直觉得,这秦政学父亲的死,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可到底是什么缘故,只怕只有天知道。

    可杨溥却自知,今日之后,只怕自己算是彻底地和张安世捆绑死了,就算他如何解释,也没人相信他的清白。

    甚至……这杨父的死,可能也要有人泼脏水到他的身上来。

    到了这个地步,他若是选择推辞,其实是洗清不了自己的嫌疑的。

    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得了这个位置,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真正改变天下人对自己的看法。

    只瞬间里,他的心思就千回百转,却也做了决定,顿时拜下道:“臣在。”

    朱高炽道:“诸卿都公推你为学士,这既是众议,你也不可推辞,明日上任,辅助本宫吧。”

    杨溥还能说什么,道:“谢殿下。”

    他抬头,看一眼张安世。

    张安世却是笑吟吟的样子。

    一场公推散去。

    所有人还没回过劲来。

    张安世却已拉扯着杨溥:“恭喜,恭喜……”

    杨溥苦笑,回了一个礼。

    张安世道:“从此之后,你我只怕要同舟共济了。”

    这很分明是拉拢和收买。

    杨溥却也知道,自己早已在这船上,下不来了,却还是斟酌着道:“但凡是利国利民,下官必对威国公竭力配合。”

    张安世笑了笑,他知道杨溥对他还有防备和警惕,于是转了话头道:“那章程,你看的如何?”

    杨溥坦然道:“有些地方,不完善,还有些地方,在下官看来有些异想天开,不过总体而言,倒是新奇。”

    张安世便道:“太平府虽在南直隶,可百姓大多苦困,我欲以此章程为蓝本,推行新政,这也是太子的意思,杨学士以为如何?”

    “还是谨慎为好,走一步要看三步。”杨溥顿了顿,道:“其实历朝历代,聪明人不知凡几,推行新政者,更是多如牛毛,他们的新政,若是只拿章程来看,无一不是既缜密又利民。可实际的效果如何呢?可见天下的事,不是一拍脑袋,想出一个新奇的主意就可以办成的,归根到底,得靠人。”

    “靠人?”张安世诧异地看着杨溥,而后等着杨溥的下文。

    杨溥点头道:“不错,历来推行新政者,无不要与旧党为敌,而天下的人才,多为旧党所笼络。因此,要立新政……靠宫中支持不可以,靠一个贤人也不可以,就说王安石吧,王安石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的新政,比之公爷您的章程,缜密了不知多少倍,可宋朝是否解决了冗官冗员的积弊呢,百姓的负担是否减轻了呢?”

    张安世道:“那这是什么缘故?”

    杨溥道:“王安石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可谓风头一时无两,这位王相公,可谓天时地利都占尽了,唯独输的……乃是人和。他所行的新政,必然引起满朝的反对,可既然反对,事情怎么推行呢?王相公采取的办法,和历来绝大多数的新政者并无二致,他们所选择的,乃是收买人心!”

    “于是……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投奔王相公,这些人为了攀附,人人都自称自己乃是新党,可结果呢?结果事情坏就坏在这些人手里,章程制定的再好,新政准备的再如何完备,皇帝再如何支持,可当你的门下,却都是一群只想借新政之机趋炎附势的家伙,事情怎么能办成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