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章 这是我们的一次机会-第2/2页





    “该怎么说?咱们这三天别露面就是了,三天后他自然就不会找我们了!”

    “对,还是赵大哥你想的周全!”

    两人商量好后就各自回家了,他们以为自己够聪明,实际上却是蠢的要命,多年后两人也仅仅是混个温饱而已,而侯长发带着另外两人把压力容器厂变成了一家拥有超过百人的企业,光是靠着给北方工业集团供货,一年就能赚上几千万,这不是运气不运气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一颗想要改变的决心。

    甚至可以说,他们“下海”创业成功的几率要大于南方的一些城市,因为天时地利都已经准备好,天时是工业特区,地利则是刘琅,剩下的就是最关键的人和,只要他们下定决心干出一番事业,再加上自己有些能力,不管如何都能创出一些名堂,可就是这个决心不是谁都能下的。

    侯长发带着两个同伴下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心,而此时此刻在阜城还有不少人在思考其中利弊,有的人也像侯长发一样下了决心,带着得力的助手和朋友决心大干一番,可是同样也有不少人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退出,在他们眼里,放弃公职这无异于自绝后路,即便这二百多块钱也只能是了胜于无,可就是这二百多块钱就成了他们过不去的坎。

    自古以来凡是能成功的人,都是在关键时刻做出重要的选择,刘琅和宋立峰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但是最后还是要他们自己下定决心。

    五天后,第一批做出选择的名单放到了宋立峰的办公桌上,一共有四十三个人。

    这四十三人可不是代表四十三家企业,事实上他们只代表五家企业。

    侯长发、孙乾、张峰选择了压力容器厂;孙学成、王晓周、吴文勇、郝建国、白有才、叶明凡、张永军选择了有线电三厂。

    还有阜城市第二锅炉厂、塑料制品厂和晶体管二厂。

    五家厂子都属于小厂,最多的也只有五十多名员工,这也是阜城企业改革制定的一个限制条件,比如阜城现在还有几家大型企业,液压件厂、橡胶厂等,这几家厂子职工都超过了三百人,拥有数十台设备,总不能一个人跳出来说买下他们吧。

    “三人提出买下压力容器厂,七人买下有线电三厂,八个人买下晶体管厂,十二人买下锅炉厂,十三人买下塑料制品厂,好,虽然人不多,但也是进步了,要和刘琅好好谈一谈,看看怎么弄才好!”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