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有点扯淡-第2/3页





    天下间不喜欢听故事的人很少,而夷州小城的生活在宁静之余,文化娱乐之类的活动老实说确实是少了些。虽然有些棋牌球戏之类的东东,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玩。相比之下。说书讲故事这种休闲娱乐活动到是更为普及一些。这也是一卷故事就能很快在夷州流传开的原因。而这种事也并不稀奇,哪怕就是在现代社会,不也有大把的人喜欢把自己知道的一些趣闻逸事当成故事给讲出来,而愿意听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

    陆仁当然明白这样的道理,稍作推想之后还有了这样的打算,就是夷州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印刷制品肯定是要搞出来的,而印刷制品中可以说是最来钱的是什么?当然是报纸期刊这一类的东西。现在有了这样的事情,那么到时候把蔡琰收集与编写出来的故事以连载的方式放在报纸上,怎么说也能带动起报纸期刊的销量对不对?介时自己这里不但可以名利双收,连带着还能带动一下夷州小城的文化教育……你想看故事?至少你也得识字对不对?

    正是抱着这样的设想,陆仁在这件事上对蔡琰也是持以了十分支持的态度。也幸亏执笔的人是蔡琰这位大才女,如果是要陆仁自己去写,一则陆仁实在是抽不出那个时间,二则以陆仁肚子里的那点文笔和墨水,只怕原本精彩凄美的故事,到了陆仁的笔下也会变得平淡无味。所以陆仁基本上只要把主线大纲交给蔡琰,再在一些相应的地方给蔡琰一些提示和帮助,然后以蔡琰的文笔文彩,写出来的故事可就动人得多了。

    可接下来的事却又让陆仁大跌眼镜。《逍遥剑仙传》在夷州流传开之后,一些陆氏子弟在跑船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把他们听来的这一卷内容带到了吴郡这边,结果在吴郡那边也流传开了,而且不知怎么的流传到了陆绩的耳朵里。

    也不知道陆绩是怎么回事,或许是他二十不到的年纪正是对这种传说故事异常感兴趣的年纪的原因,陆绩竟然亲自去了一趟夷州向陆仁和蔡琰求取书稿,理由是口口相传之下,误传之处太多太多,以至于他听到的一些情节和内容都有些走了味。

    陆绩亲自跑来,陆仁和蔡琰能不答应?所以就让陆绩自己抄了一份回去。事后陆仁曾经很好奇的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问过蔡琰,为什么会蔡琰和陆绩这样的正经文人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蔡琰则微笑着告诉陆仁。一则是陆仁“编”出来的故事确实扣人心弦;二则蔡琰在抵达夷州之后,因为陆仁的身边多了个雪莉的缘故,蔡琰不用再像当初在许昌的时候那样时不时的就要帮陆仁处理一些事情,多多少少的也就变得有些无所事事而想找点事做;

    而三则……这样的一本书如果编写完整,虽然不是什么正史,当然连野史也算不上,但以当时人们的观念来说,仍然是属于著书立说,这对一个文人来说可是件大事。别以为这是扯淡,想想《山海经》这一类的神怪故事就能明白了。

    陆仁在明白了这些之后当时就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心说自己这回盗的版可直是盗大发了。而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之下,陆仁对这件事自然就有些不敢怠慢。后来陆仁带着蔡琰前往荆州作下一步的安排,一有空闲便和蔡琰继续编书写书。而这次的回航夷州,蔡琰手上的第二卷也基本完成,就多抄了一份顺路交给陆绩。别人口中乱传是没办法的事,但主体正本这里可不能走了样。再说得难听点,将来还要用这个作为底稿去刊印卖钱呢!

    再看陆绩爱不释手的看了一些之后,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抬起头向陆仁道:“差点忘了,郑老先生之前有留下话,说是兄长哪日抵吴的话,请兄长去郑老先生那里一趟,好像郑老先生是有什么紧要之事要与兄长权商。”

    “郑老先生?”

    陆仁一愣。郑老先生就是郑玄,官渡之战正式开打之前,陆仁被曹操临时派去徐州镇抚民情,陆仁本着要让袁绍不好过的心态,找个机会把郑玄从青州那边给救……说是劫持走了也可以。后来考虑到一些问题,比如说陆仁也不愿意人郑老爷子才出了袁绍的虎口,却又进了曹操的狼窝,继而成为曹袁两大军阀的争斗中的牺牲品,就把郑玄送到了吴郡这边来隐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