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易-第2/5页





    这样再加上蔡司自己生产的镜头,充其量一年五十万付镜头就算到头了。

    用年盈利一千万卢布的光学镜头这样不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换回来一亿美元的轻工品,究竟是亏、是赚,那就是见仁见智了。当这个天秤上再摆上kgb或者史塔西这两块重量级砝码,当然是没有悬念的向着同意的一侧滑去。

    何况只要有钱,有着人才和工业体系的民主德国,重建一个卡尔蔡司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甚至还可以借此重新淘汰升级整个生产线,这样的角度来看,似乎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罗马尼亚的外交请求,竟然出乎意料顺利的通过了民主德国的部长会议,很快进入到了执行阶段。

    当然,这背后有多少肮脏的**交易,作为只负责花钱的胡总就没有那个心情去详细了解了。

    对中方来说,问题很简单。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具体怎么执行的和胡文海,和新科,和中国完全没有关系。

    国内的合作方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包括凤凰、海鸥两家企业,中科院光学、半导体、激光等相关领域的一批专家学者都被召集了起来。除了高端的研究力量。很多表现出色的一线操作工人、技术工程师也获得了培训的机会。国内短时间里就组织了一支考察交流学习团。坐着飞机就奔赴来到了罗马尼亚。

    说来也是巧。在海上已经漂泊月余的船队,竟然和学习团的人同一天抵达了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的卡尔蔡司选址就在布加勒斯特的城郊,距离保拉城堡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中方学习团的人刚刚抵达罗马尼亚,就受到了尼库.奇奥塞斯库的亲自欢迎,这让负责对外联络交涉的外交部官员简直兴奋莫名、不可思议。

    至于接下来的住宿、开工、筹备和管理等事项,当然不可能让胡总亲力亲为前去安排。最后经过一番折冲妥协,最终负责整个罗马尼亚卡尔蔡司项目工作的重任,竟然出人意料的落在了尤利娅的身上。

    这个倒是不太奇怪。虽然挂的是罗马尼亚的牌子,但整个项目罗马尼亚不过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罗马尼亚自己也没有发展高端光学工业的兴趣,当然不可能出面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

    至于说民主德国方面,卡尔蔡司的人难免有些抵触情绪,再加上出钱的人不是他们,也没有立场和底气负责这个项目。

    中方倒是愿意把这个责任扛起来,不过胡文海却不放心国内的外事部门节操。就如今国内搞外交这帮人的脊梁骨,八成是要量胡总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了。

    而学习团本身的人专业能力是足够了。但是处理中、罗、苏、德四方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却又怕这些连国都没出过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操作不好。

    最后选来选去。胡文海惊讶的发现,能让各方都接受的人选,竟然只有尤利娅一个人。

    首先来说,在理论上她是胡文海的“妻子”,两人连女儿都有了。在新科方面看来,她的身份无疑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中方,她既然是中国人的儿媳妇,自己的老板娘,当然也没有多余的意见。

    对罗马尼亚来说,尤利娅既然负责了卡尔蔡司项目,必然长时间滞留在罗马尼亚。有她和胡文海的女儿在,不怕中方会赖账。

    对德国人来说,一个苏联高干家族的女儿担任项目负责人,虽然让人有些不舒服,但民主德国一个苏联的傀儡国,哪有立场挑三拣四?何况尤利娅的kgb和史塔西背景,更是让人连反抗的念头都生不出来。

    而对kgb来说,那就更没有问题了。尤利娅妥妥的是自己人,为了国家连子/宫都献出来了,难道这还信不过?

    对于尤利娅来说呢?

    谁也不知道她对胡文海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但至少表面上来看,她是一个非常让人满意的妻子角色扮演者。

    至于他自己内心是否认为自己只是在“扮演”,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或者,她的心情也很复杂吧。

    毕竟这就好像伪装成一夜情的仙人跳,办完事点开灯发现旁边躺着的是“王思聪”。女人是希望外面的同伙冲进来狠敲一笔,还是希望就此抓住机会自己上位嫁入豪门,这个答案就见仁见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