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高平



    ……

    二月下旬,北阳镇边军前期准备已经一切就绪,随行军队共计两万五千人马,得军令于泽州南部与朝廷的禁军主力集结。其余五千人留守北阳城。

    陈旭所在的队伍自然也在随军之列。

    大军首先于北边校场集结,清点人数,从北城出城,北墙一共有三道城门,陈旭所在队伍从定安门走。

    军队走中间的大路,两边的百姓很多。百姓们箪食壶浆的,一副热火朝天,亲军爱军的场面。北阳镇边军是魏国最有战斗力的正规军之一,军纪比较好,有包围疆域守土卫国之责,对于周围城池百姓的安居乐业不受外敌劫掠的功劳。但是这个时代对于军队的舆论宣传还没到那个让非常爱戴地令人痛哭流涕的地步。

    两边送行的百姓大多都是北上御敌的边军战士的家人。北阳镇边军的将士大多把家按在这里,住在附近的家眷见自己的儿郎将要出征打仗,自然要前来送行。万般牵挂担心,以至于少不了挥泪送别的场景。

    军队前头的是护卫北阳镇边军指挥使的张鼎的亲卫军,衣甲鲜明,队列整齐,有一副精锐的样子,可后面的大部队可有些乱糟糟的,大伙有的牵着载满了个人物资的骡子,有的身上挂着包袱,只有穿着鲜明的甲胄才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只军队。而携带粮草辎重的运输部队在大部队后头。

    除了粮草辎重外,军士们一般带着个人物资。就像陈旭,他自己带了不少个人物品,放在骡子背上,其中有一副重约五十斤的铁甲。另外比如喝水的器具、口粮、柴刀、一把陈旭自己打造约一百斤的长柄关刀等等物品,没有骡子,对一般人来说显然非常吃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都有骡子,像普通士卒,他们是只能带少量个人物品的不过他们也有陈旭羡慕的地方,他们家里的人有的又追又喊,连忙叮嘱和往士卒怀里塞东西。但大路两边送行的这些百姓里头,没有一个他认识的。

    “六子,可别一个劲往前冲,打不过就躲起来,白白送了性命……”不远处一个士卒的母亲在跟这名士卒絮絮叮嘱道。

    陈旭觉得有些好笑,打不过就躲起来,在战场上就是临阵脱逃,被抓住了也是一个死。但随即心中又感到些许失落。

    在这里有人关心我的死活么?他脑海中忽然飘过一个人,念真会关心吧,他往人群中望了一眼,没有发现。她应该来了,只是不好意思,站在人群中远远看着自己罢!他低头瞟了一眼脖子上挂着的平安符。这么一想,心头豁然开朗。

    ……

    多日后,大军至接近泽州南部的地方汇合。

    期间,皇帝嫌行军速度太慢,想要下旨令全军加速前进。禁军中的铁骑马军都指挥使(禁军中厢以上设番号军,有控鹤军、铁骑军、虎捷军、龙捷军)赵谦谏言称敌军来势太猛,我军不应冒进,保持现有行军速度,这些更为稳妥。皇帝陆荣听了,大怒,下令解除赵谦兵权,就地关押在怀州,战后在进行处理。

    皇帝虽然是正常顺利继位的,但是登基时间太短了,没有树立足够慑服朝野的威望。没有完全掌握兵权,不仅禁军,连各地的节度使等各路地方军队都无法顺利号令。皇帝想要和北方的敌人打一仗,还有很多人和他不是一条心。

    按照现今的情况看来,北汉主(北汉政权只是割据一隅,称不上皇帝)刘崇这次选的时机很合适。从兄长手上接过皇位的陆荣,眼前面临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登基不过一两个月,哪有什么时间做成什么事?号令无法顺利统一,手底下的忍人心不齐,此次战役,将是国运之战,魏国战败,则政权将分崩离析,北汉甚至可以趁机借助柔然的实力夺回群龙无首的中原。

    但北汉和柔然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次遇到的魏国皇帝不像他死去的皇兄,他偏偏是一个不信邪的主,竟然御驾亲征,欲与联军一较高下!这是北汉和柔然始料未及的,一般人遇到这种形势,绝没有这个胆量,怕是双股战栗,收拾金银珠宝,迁都避祸了。

    当然了,这上头的想法,像陈旭这样的低级军官无从得知,也管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