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笼络刘国能-第2/3页



他做事就是这么日理万机。

贺一龙还没死之前一个月、只是断定贺一龙必死无疑了,沈树人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对付下一阶段的对手了,有枣没枣先打它一杆子再说。

这种气度落在属下文武眼中,对兵备大人的钦佩不禁又提升了几分,这是何等的智珠在握、藐视敌人啊。

……

统一了手下人的思想后,就到了轻松愉快的分赃环节。

贺一龙授首后的第二天,随着沈树人的军队把一部分战俘陆续看押运回后方。才算是为主力部队腾出了道路,沿着山谷行军到平靖关,顺利与刘国能部会师。

平靖关是湖广与河南的交界,以后自然是由沈树人的部队驻扎。

沈树人就在平靖关的城楼上,正式接见了来帮场子的刘国能,还准备了犒师的重礼。

“刘总镇义薄云天,沈某在此谢过!你我联手作战月余,只因贺贼阻隔,今日方得一见,着实恨晚。”

刘国能看上去都快四十了,脸上纹路深陷,短须如钢针,看到年轻的沈树人,他却丝毫不敢托大,明明是来帮忙的,还反过来一脸感激:

“沈道台这是什么话!俺老刘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只知道做人要仗义、要快意恩仇。

听说当初沈道台在御前奏对时,拼着被陛下罚为二甲末位,也要仗义执言、为我等分辨。我一介武夫,首次大恩,自当两肋插刀!

如今犬子得恩荫入了南京国子监,听说司业吴梅村是天下名士、当世大儒,咱跟吴梅村一句话也说不上,日后犬子全靠沈道台多多照拂。”

沈树人随和大笑:“好说好说,别看我沈某人考了个进士,其实没科举之前就已经买官做了。咱出身富商之家,父子两代都是买官入仕。

所以什么文武之别,在老子心里就是个屁。这等乱世,真有本事富民救国才是硬道理,那些诗礼簪缨、读书世家的假酸文醋,济得甚事!”

这番话一出口,刘国能更是将他引为知己,攀交情的效果直盖过韦小宝。

刘国能大喜过望地说:“沈道台还真是……快人快语,刘某能结交你这个朋友,算是不枉此生。说来惭愧,沈道台这么看得起我,本来就是白帮这个忙也是该的。

但我军毕竟打了几天艰苦的阻击,下面弟兄战死、伤重而亡者近千,轻伤就更多了。咱可以白干,手下兄弟流血丢命却不能不抚恤。之前沈道台通过吴天德带话,说好的缴获……”

后半段话,刘国能话锋一转,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贺一龙的部将最后杀主投降,投的是沈树人,刘国能也就没捞到缴获收编的机会。

沈树人当然不会在这种问题上耍心眼,现在正是沽恩市义拉拢人心的好时机。于是他应声允诺:

“这有什么,虽然贺一龙残部是直接投降了的,军中财物刘兄尽管取去。来人呐,把缴获账目拿来过目。”

说着,沈树人回头一招手,不一会儿就有负责后勤的阎应元把账本拿了过来,沈树人只是大致扫了一眼缴获的组成,就丢给刘国能,

“金银钱财缎匹,全都是刘兄的。我看了一眼,貌似这部分总也就能折银两万多两,我再给你两万两好了,随州本就是穷地方,二贺杀光了富户也搜刮不到多少现银的。

粮草都被流贼吃的差不多了,还剩三万人七八天的口粮而已,也全归刘兄了,不过这部分我就不加倍补偿你了,咱粮食也不富裕,这年头,山区穷府哪儿都缺粮。

流贼手上历战缴获的兵器,一共可以装备三四万人。我收编了两万俘虏,为防没有兵器可用,所以暂时需要留下两万件整,多出来的全归刘兄。

而且你可以先选,把优质的挑走。咱实话实说,这些流贼兵器我也就顶一阵应个急,日后这些人马渐渐洗心革面了,我肯定要另外打造重配军械,所以你给我留点烂刀破枪就行。

另外,你说贵军战死、重伤不治近千,我就给你算一千人,每人抚恤三十两,就是三万两。不死不残的伤员,我按两千人算给你,每人十两,两万两。

算上前面的现银缴获、翻倍加成,我一共先给你九万两银子,粮食兵器你自己取。最后,这两万战俘,你要补齐自己的损失,我也可以允许你挑走几千人。

尽量优先挑你们陕西老乡,把湖广和河南的兵源留下。那些陕西人桀骜不驯,我是镇不住,暂时收编太多,也怕军纪不好有变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