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江南大练兵(一)



    ??

    第三百三十六章江南大练兵

    九月的长江,风景宜人,江风阵阵,凉意乍起,两岸的各种树木也开始转向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叶子由绿变红,一江秋水静静地流淌着,如此静谧、迷人的景色却掩盖不住两岸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但是双方的小股冲突却不断,特别是作为战争急先锋的侦察兵,早已交上了手。

    每到夜晚,就是双方的侦察部队最为活跃的时候,借着夜暗,两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有时上到对岸,绝不纠缠各奔目标,有时不期而遇,就立即展开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水面上、水底下、江岸边、树丛里,到处都是战场,枪声凌乱而寂寥,战斗却是激烈而残酷。

    每天清晨,双方的沿江警戒部队总能发现几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从军装上根本没法辨认敌我,能做的只能是就地掩埋,反正不管怎样都是中国人,只是无法知道牺牲者的身份,更不可能在那些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坟头上标上姓名,孤魂野鬼,埋骨他乡,就是许多侦察兵无法摆脱的归宿。在部队里,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只能根据判断,推定为阵亡或者失踪,而真正的过程根本无人知晓。

    路胜所在的部队已经连续转移了多次驻地,让战士们感到兴奋的是,驻地的每一次移动就意味着靠近了长江一点,这说明即将到来的横渡长江战役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部队上下情绪异常高涨,训练热情也是空前。

    尽管是装甲部队,但是战士们还是根据上级指示,一丝不苟的训练武装泅渡、游泳等新的科目,这对大部分来自北方的战士来说,确实是个严峻考验,晕船、晕水,都是不小的考验,即使在小河沟里,许多北方的旱鸭子也是不敢轻易下水,站在摇摆不定的船上,更是难以站稳。

    路胜等各级指挥员脱光身子带头跳下水,要过这一关,就要先不怕水,敢于扑到水中,尽管呛水、灌水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的水温也并不高,但是待在水中时间长了,也就熟悉了水的性格,至少不再见水就胆怯,也可以在船上站稳脚跟。

    在热火朝天的训练中,部队也不断得到补充,部分二线兵员和当地一部分新兵充实到部队,同时各种物资补给也是满足供应,各种粮食、副食品保证了部队的需要,年轻的战士们吃得饱、睡得好,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训练场上劲头更足。

    尽管中原、江淮地区刚刚获得解放,但是在各级部门的通力协作、高效运作下,在经济生产、交通完善、组织健全等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首先,各级野战部队抽出一定数量的力量大力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保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自大后方的大批地方干部则迅速组建起各级人民政府,接管从城市到乡村的各级政权,展开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迅速掌握广大农村。

    同时,为了支持战争,各级政府动员了最广泛的人力、物力,并积极恢复各种公路和铁路交通系统,形成庞大的交通网络,把海量的各种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前方。这是中国共产党最熟悉、最擅长的工作模式,从中央苏区到陕甘宁边区,再到东北、华北,一路走下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早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体系,当然再好的制度也离不开人的因素。中国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伟大的革命中,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千万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就是可以改天换地的滔天洪流。

    路胜现在每天都是幸福并烦恼着,一方面是部队兵强马壮,战斗力突飞猛进,士气高昂;另一边是干部战士求战欲望太过强烈,各个连队比赛一样,求战信、血书雪片般飞到营部,让他有些应接不暇,谁都想当先头连、先头排、先头班,第一批渡过长江,踏上江南的土地。

    路胜对这样的局面并没有失去应有的冷静,而是非常理智地进行思考,并努力安抚好部下的情绪,让大家从狂热中逐渐回归理性。为此,连续召开连排级干部会议,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