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战华北(二)



    ?

    第一百五十六章鏖战华北

    由于是白天,为了掩护行动,部队并没有集中行军,而是分散开来,以一个团、一个师为单位,分头从不同地区出发,沿不同的道路前进。但是目标只有一个——保定。下午刚过,经过五六个小时的紧张急行军,所有参战部队终于抵达保定外围,并完成了初步的包围姿态。

    保定即“永保大都安定”之意。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海河平原大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

    今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有三千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为河北都会,则称保定为上谷。北宋建隆元年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

    明洪武元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隆庆年间,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

    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

    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灭亡直隶总督驻此,一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尽管此后保定的重要地位已经逐渐被张家口所取代,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其军事价值依然非常突出,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替代的。

    现在的保定驻有国民党两个师的部队,这些部队虽算不上精锐之师,但也是傅重义部队中战斗力相当强的。两个师长都是傅作义一手提拔的嫡系亲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