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南下路线



  司马懿这是下一盘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局面,也把毌丘俭的每条路都堵死了,不论战果如何,都能把他给剿灭了。

  即使侥幸击退了公孙修,幽州大军也会损失惨重,司马懿率领人马北上的话,自己就更加不易抵挡了。

  毌丘俭在营帐内踱步,他明白司马懿已经怀疑自己了,就算是假意迎合也骗不了他,交出幽州兵权或许能保命,可没了兵权,好似老虎拔了牙,神龙抽了筋一般,要想反司马懿可就难了。

  毌丘俭皱眉道:“先别管了,燕军日渐逼近,能否镇压得住公孙修,还在两说。”

  毌丘宗犹豫片刻,道:“实在不行,父亲可向公孙修谈一谈。”

  “谈?”他愣了愣,随即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大敌当前向敌方的首领洽谈,那就是择机而动了。

  只是这样一来,还能算得上是魏国的纯臣么?

  此时的燕军出兵速度之快,已经不是毌丘俭所能想象的了,攻拔柳城,火速南下,接二连三的辗转而下,目前唯一要守住的,还是幽州。

  公孙修跟邓艾也面临重大的抉择。

  出兵南下的最关键就在于辽西走廊,长约四百余里,宽约二十里。

  辽西走廊作为连接关内腹地重要通道,是历来中原王朝与东北之间的要塞,见证了古今多少兴亡。

  从地图上看,中原与东北之间是一块整体,没有孤悬于海外,统一时期的中国也大多都是紧紧相连,可只要进入分裂时期,东北很容易形成割据政权。

  叛乱者只要守住了辽西走廊的一端,就足以借天险让北上的大军吃尽苦头。

  同样的,公孙修想要南下也不是易事,广义上的辽西走廊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曹操征乌桓时走过的路线,从许昌出发,北进至无终县,经白檀、徐无,再出卢龙塞,最后抵达柳城。

  第二条路则是司马懿伐辽时走的,经孤竹、碣石的傍海道。

  两条路都是致命的妖孽通道,从古至今不知堆积了多少尸骸于地下,前者卢龙塞在于险,后者的傍海道在于淤。

  曹操北征乌桓三郡之际,本来也是想走傍海道的,原因无他,走傍海道也就四百里,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虽然难走是难走些,胜在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

  只是曹操准备出发走傍海道,恰好秋夏之际,雨水暴涨,本来就靠海的道路就不易通行,大雨后就更加要命了。关键是积水也就罢了,不算深也算浅,舟马皆不可过,史载其“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

  无可奈何的,老曹只好选择放弃了走傍海道,而是听从田俦的意见,并以其为向导,故意留下石碑说雨太大不走傍海道了,等明年再来。

  实际上则遵循绕路原则,潜军运行走卢龙塞。

  乌桓人一听说曹操明年再来,也就懒得去守了,等注意到曹军是绕道出卢龙塞的时候为时已晚,双方距离不足百余里,急往与之交战。双方在白狼山狭路相逢,曹操由此大破乌桓。

  对于面前的两条路,公孙修不知道该选择哪一路。

  邓艾对此早有预想,说道:“不管是走哪条路,都有重兵把守,臣建议走卢龙塞是最好的,若是走傍海道又恐秋夏大雨,道路泥泞,万一不得通过,返程也极为艰难。”

  公孙修点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只不过卢龙塞对比傍海道,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同样凶险万分,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只是轻了一点而已。

  南下之战极为顺利,辽西三郡在邓艾的指挥下势如破竹,或攻或拔,尽显名将之风。此战是燕国的倾国之战,动用四万大军,犹如蛟龙般,自非幽州本土兵马所能抵挡。

  邓艾笑道:“毌丘俭看来是在想着继续拖上一阵,等待司马懿的援军。迄今为止,已经快五个月了。”

  公孙修有些疑惑地道:“不对——司马懿这么久了还不来,恐怕有诈。这老贼最忌恨的,恐怕便是我。此番清君侧完全意在老贼,又知我出兵南下,居然这么久了还没有动静,真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若以当世而论,就奸诈狡猾来说,司马懿排第一毋庸置疑,风评最差。第二则是燕王跟东吴大帝相比较,显得略占下风,故而第二为孙权,燕王屈居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