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老少间机锋,谎言里套路-第2/3页



这种传统品德的问题本就在木小叶的备考题目里,押中——木小叶不禁露出得意的嘴脸,一想到这是在哪儿,赶紧又收了回去。

短短一瞬的神情变化,还是被一直盯着木小叶的贾渊看了个正着。贾渊也不拆穿,继续追问到:

“老夫独坐屋中,却叫老母亲一人浇水,何故?不当人子乎?”

“这......”语塞的木小叶犹豫了。因为在木小叶认为,这道题有点超纲了。不是木小叶不知道怎么答好,而是明白自己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应该不会答才是。更何况这里这一点,贾渊做的确实不错,木小叶不想从自己口中夸这个老阴货。谁让他上来就诈唬自己。

“请先生教我~”不懂就问,不会就推,木小叶仗着自己年幼,不要脸的本事使了个透彻。

贾渊不疑有他,早慧又不是啥都懂,有些道理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明白。

“孝者,顺也!”四个字的答案从贾渊口中一个字一个字挤了出来,好像后边得开会员才能听一样。也就木小叶本就猜到会是什么意思,搁别的孩子身上除了蒙蔽还是蒙蔽。

“先生大孝!小子定当见贤思齐。”木小叶说这种没营养的马屁,手到擒来。当然,下次老娘要打自己,自己还是会跑的,不可能顺了老娘心思。挨打,多疼哇。

不知木小叶心思如何。贾渊恍惚间,看到了年幼的自己,就像现在的木小叶这样在后来成为自己师父的大儒面前忐忑对答,甚至,比现在的木小叶还要言语天真一些。

贾渊万分感慨:确实是个好苗子。

“何为师?”依旧是简短的问话。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贾渊还算基本满意。木小叶不仅有基本的纲常底子,也表现出超凡的理解能力。早慧的孩子果然没有这么好被探清底细。

这个问题居然被自己老娘误打误撞押中了,自己没白跪。木小叶确实没想到贾渊会问“何为师”这种高度的问题,毕竟在这个本就文化普及度不高的时代,闭塞的清河庄并没有系统的文化传承和夫子传道。

木小叶假装思索,心里却想着其他。不过,怎么说呢——“师”对这里的人而言很远、也很近——自己干爹的铁匠铺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想到这里,木小叶就要准备把昨天老娘那套说辞搬出来。不行~木小叶张开的嘴有赶紧闭上。上局被贾渊趁机教学了一顿,这局自己得散发一下王霸之气,也震震他。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木小叶开篇顿了一下,好像想到了什么不妥之处,来不及细想到底哪里不妥,下意识的还是顺着背诵出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木小叶摘抄着背出了前世韩大家的《师说》,到“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作为结尾。木小叶也终于想明白自己哪里不妥。但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

木小叶心虚的偏移了自己的眼睛,看似轻松的回答完问题,但现在后背的冷汗直流。

反观端坐的贾渊,此时是真真的被木小叶的回答惊到了。虽然还是保持着端坐案椅和一错不错的目光,但放大有缩小的瞳孔出卖了贾渊现在的情绪。

贾渊的一只手又不自觉的摩挲起腰间的叶形青玉。这已经是他思考问题时习惯性的下意识动作。

不管贾渊之前抱着考教还是为难的心思,现在的他都不得不承认,木小叶说出的这段话完全可以称之为半篇佳作,而且是难的的佳作。起码,现在的自己都不定写得出来。

开篇立意破题就振聋发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短短一句话就将千百年来的“师”总结的完完整整。雅言运用得当,用典规矩切题,除了其中有股子莫名其妙的割裂感,但并不影响它被贾渊认定为佳作。

关键的关键,其中还夹枪带棒的削打了自己一番。“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