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下旨召张帆入洛阳



    晚风轻抚,麦田里翻着金色的波浪。碧绿的原野里吹来阵阵花的清香,夜幕降临小小的山村。

    满天的星星眨着眼睛,远处传来悠扬的蛙鸣,忙碌一天的人们围坐在老榆树下,谈论着家常里短的事儿,盼望着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

    “还是咱们中山郡好啊!听说隔壁巨鹿郡今年二月底又遭了洪涝,地里那点儿庄稼全完了……唉!今年又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无极县也就只有光和七年遭了大旱,这几年一直还算风调雨顺的,不过那年还得多亏了甄四小姐开仓赈济咱们啊!”

    “谁说不是呢!多亏了甄四小姐救济,咱们才能活下来……不过我跟你们说,咱们冀州还算是不错了。我听南边逃难过来的人说,青州今年遭遇了大蝗灾,那些虫子一过,别说庄稼了,人都啃的只剩下白惨惨的骨头架子了!”

    一个粗布短衫的年轻人愤愤不平:

    “哼!老天爷真是造孽!这世道叫人怎么活下去,那些狗官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看着咱们这些泥腿子一个个饿死啊!我看这朝廷怕是长不了……”

    头发花白的父亲赶紧捂住儿子的嘴,怒斥道:

    “二柱子,你个混账东西,再敢胡说八道,到时候让人给你抓进去……”

    老爹心里后怕不已,还好今天在场几位都是自己共处几十年的同乡,而且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应该不会有人举报他的儿子,要不然这事情就麻烦大了!

    此言一出,气氛一时凝重起来,大家都尴尬的不说话。沉默良久,话匣子终于重新打开:

    “哎,你们听说了没?甄四小姐要嫁人了……”

    “真的假的?不过四小姐确实到了该说婆家的年纪,她心肠又好,人又漂亮,肯定会有一个好夫君吧!”

    “我听说汝南袁氏派人上门提亲了,希望由袁司空之孙,中军校尉袁绍次子袁熙,迎娶甄四小姐为妻……”

    “啧啧,四世三公的袁家,真是了不得了,倒也配得上甄四小姐……”

    刚才被训斥一番的儿子突然插话:

    “爹,您听说过亩产十五石的小麦吗?”

    头发花白的父亲和周围几个老朋友对视了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

    “十五石?咋不说一百石呢?”

    “哈哈哈……亩产十五石的小麦,老朽活了五十岁,还真是长了见识。”

    “哼!笑话!这小麦我都种了三十年了,最好的年成亩产也不到四石,我敢说这四里八乡,也没人能种出亩产五石的小麦来……”

    父亲也忍俊不禁,认为儿子傻里傻气让他丢了面子,不满的瞪了儿子一眼说:

    “你是不是又听刘大同那个痞子给你吹牛了?爹不是叫你别和那种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吗?再让我看见你和他鬼混,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儿子一看大伙儿都不相信自己,顿时急了,顾不得答应别人要保密的承诺,涨红了脸说:

    “爹,你说啥呢?这话可不是刘大同说的,这是我听见昨天去帮忙搬花的时候,听赵府的丫鬟小翠说的,小翠说她是听赵二老爷和管家谈话时听见的,千真万确,真的不能再真了!”

    众人面色一滞,他们知道赵二老爷以前做过中二千石的右扶风,人脉关系广阔,他的话很有份量。

    年轻人见抬出赵二老爷果然镇住了这帮人,兴奋的继续说:

    “其实一开始我也是不太信的,直到小翠说出一个人来,我才不得不信……”

    众人屏气凝神看着他,老爹敲了他后脑勺一下,没好气的说:

    “混账!还不快说,跟你爹面前耍什么宝?”

    儿子顿时泄气,嘟囔着说:

    “能种出这种产量的小麦,肯定不是普通人,那他是谁呢?”

    儿子正想顿一下卖个关子炒热一下气氛,一看老爹如同蒲扇大的手又举了起来,赶紧认怂说:

    “对,他就是平越中郎将张帆张仁甫。”

    “咦?张仁甫是谁啊?这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有点耳熟,平越中郎将是个什么官?”

    “喔……我想起来了,是不是那个说书的经常说的……那个能打仗的年轻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