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爷孙间的和谐发展-第2/5页





    而当地的百姓,在得到一定工钱的补助下,也是被要求就必须参加。

    有工钱可拿,自然百姓的积极性就要大上许多了。

    况且这条南北大道并非是重新开辟,而是在原来的官道上进行一个扩建。

    这些地面九成都是已经处理好的,相对来说就是直接铺设水泥。

    现在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反而不是人力,而是水泥的生产有些跟不上。

    这也是在此之前,朱英为什么要把水泥配方公之于众,让许多商人都参与进来。

    若说让群英商会开办数百个工厂,这当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不过水泥配方当然也不是白给,每一个工厂群英商会这边都会因为提供水泥配方的关系,从未占据一定的干股。

    而在大明。

    如果一个商人想要开办工厂,是需要得到官府的批文的。

    水泥配方你随便你可以有,但官府的批文这也就代表着你必须把干股交给群英商会。

    现在的群英商会,其实已经跟皇家私人商会没有了什么区别。

    或者说目前都算是规划到皇宫内帑之中了。

    从前世的话来说,这边是相当于皇室的私人财产。

    而现在对于很多皇室子孙的供养,正由朝廷户部,开始逐渐的向着内帑来转移。

    像是正阳大道的两侧的商铺,就属于皇室的私人财产了。

    每年收取的租金,都是归纳到内帑中去。

    这也省去了皇帝跟户部去争银子的情况。

    而户部现在的钱粮,完全可以全部用作大明之内,而不是皇帝本人挪用。

    相当于是公款。

    对于款项的公私分明,朱英深知这其中的利害性,虽然他现在不好跟老爷子挑明,但已经开始逐渐的去改变老爷子动用户部钱财的习惯。

    对于这一点,其实朱元章也很是配合。

    现在内帑里的钱财多到朱元章都有一种花不完的感觉了。

    不仅仅是宝钞,资产更是数以剧增。

    要知道所有群英商会相关的产业,目前所有的地契文书,都已经开始转移到宫中。

    为此还专门腾出了一个地方,用来放置这些属于皇室的地契库房。

    穷了差不多一辈子的朱元章,每天处理政务之余,便就是到这库房来散散步。

    每当进去逛了一圈后,朱元章出来的时候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先前说是坐享天下,可当家就知柴米油盐。

    大明一直都是靠着印刷宝钞进行过渡,收入跟支出完全不是正比。

    否则也就不会传出凤阳花鼓那等话了。

    连自家家乡都富裕不起来,这也是朱元章一直以来的心病。

    这天晚间就膳的时候,朱元章说道:“大孙呐,咱是凤阳人,自小就是在凤阳出身,如今咱是手里头有钱了,可那些凤阳的乡亲们还在穷苦度日。”

    “你可是看看有什么法子,让咱老家也跟着好过活一点,不说人人富裕,至少能吃口饱饭。”

    朱元章对于老家凤阳还是很有感情的。

    当初他手里没兵,便只能回老家招兵,最早的五百人,包括大明开国的二十四名将,便都是出身凤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