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群雄割据-第3/3页



“倒是宋国公那边,在飓风之前,就有船队回去运粮,想来应该不会有多久的时间。”

“不过要是顾及倭人百姓,咱们自己的将士,就不够吃了。”

张玉说的顾及,是指倭人百姓在饿不死的情况下。

但是百姓和军队相比起来,人口数目就是一个很大的基数了。

朱棣大军所过之处,除了零星的反抗,几乎全部都直接整存村的投降,目前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有了七八万的倭人百姓。

再打下去,随着地盘的扩大,人口也会越来越多,粮食也会越发紧缺。

“将所有的倭人百姓,除了最先投靠咱们的,其余全部都管辖起来。”

“给予少量的粮食,每天一碗粥,全部实行管制,不得搞任何的特殊。”

“若是有倭人百姓提供粮食藏匿之处者,可得每日两顿饱饭。”

“还有传令前线的将士们,放缓征伐的速度。”

想了想,朱棣直接下令道。

人口是肯定不能丢弃的,没了人,还谈什么统治,难道说统治山水野兽吗。

而此刻,本州岛那边的权利更替,也因为明军的外部压力,在发生飞快的变化。

倭国皇居。

和皇宫的称呼不同,一个居字,就体现出倭国和大明间的差距。

“你说,如果朕向明军联络,暗中帮助其击败足利义满,大明的皇帝,是否会继续让朕担任天皇。”

后小松天皇,向自己的近臣问道。

倭国天皇的称呼,其实是在盛唐时期才有的,严格追朔起来,是唐高宗之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倭国并未有天皇的称呼,只有“大王”或“倭奴王”。

这“倭奴王”一词还是汉光武帝赐予的,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当时倭国使者向汉朝进贡,请求光武帝赐名。

光武帝看这使臣特别矮,便赐予“倭奴国”,其国王自然就被封为“倭奴王”了。

虽然这名字在目前看来不咋地,但当时倭国人非常高兴,还用了六百多年,后世还出土过“倭奴王”的印章。

连带着包括自称为‘朕’,也一并带到了倭国这边。

当然,对于大明,亦或是中原王朝,即便是倭国天皇,也是自称为臣子。

而后小松天皇之所以这么去问近臣,-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足利义满。

目前掌控大权的足利义满,在大明未曾征讨前,就已经准备退位给自己九岁的儿子足利义持。

只等在京都修建巨大的豪华宅邸鹿苑和辉煌的金阁寺落成之后,便就开始。

当然,这可不是说要退位让权,而是要自己成为太政大臣,这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

在后小松天皇看来,大明此刻对倭国的征讨,并非是对自己的征讨,应该是对这些不臣之征讨。

所以他要联合大明,一起推翻足利义满的幕府统治,恢复到天皇统治之中。

近臣闻言,犹豫再三后说道:“或许陛下已经先派人去联络一方试试,如今足利将军,已然完全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

后小松天皇闻言,重重点头。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