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大孙的钱粮,真的很多-第2/3页



蓝玉对蓝闹儿和蓝太平这两个儿子极为了解,虽然蓝闹儿是长子,但蓝太平显然更为符合要求。

再者说了,蓝闹儿作为长子,日后可继承他的一切,次子蓝太平跟随长孙殿下,日后也能有一番作为。

.......

秦淮河畔。

朱英没想到老爷子在这个点过来了,前面还让人带话让自己今日晚间进宫。

怎的自己就直接过来了。

“怎么,咱还不能来这里呢?”朱元璋佯怒道。

朱英无奈,感觉最近老爷子总是喜欢这般小儿心态,不过看了看两鬓皆已经发白的老爷子,心中也理解。

“哪能呀,孙儿住的地方,也是爷爷的家,什么时候过来那自然都是一样。”朱英回道。

听到这话,朱元璋极为开心,随后说道:“今日你便到宫里睡,晚点咱带你去见个人,小时候还经常逗你玩呢。”

朱英点头,不用想也知道,定然是哪个长辈,知道了自己的存在,想见上一见。

晚上到宫里见面,单单就这个信息点,也不难猜出所见之人,必定是后宫嫔妃。

能够让老爷子亲自提到的人,目前在后宫的地位想来很是尊贵,不过朱英对于后宫并不熟悉,也只能见面才知道是谁了。

“月清,沏茶,待会直接送到书房里来。”朱英随口吩咐道。

“是,东家。”伴随在朱英身边的叶月清,微微低头说完,便直接离开。

“怎么,你这小子是咱肚子里的蛔虫不是,猜得咱有事情找你聊聊?”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爷爷,都这个点了,你就让孙儿准备晚膳,孙儿要是还猜不出来,怕是有辱你的威名呀。”朱英笑道。

听到大孙间接的奉承自己,朱元璋表示很舒服。

大孙的奉承,那能和别人一样嘛,不过这话仔细思索,连带自个也夸上了。

爷孙俩进了书房,随同而来的蒋瓛,刘和就在院子里等候。

朱元璋端起叶月清送来的茶水喝了一口,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章,递给朱英说道:

“看看吧,这些个事情,真是让咱心里极为烦闷,便是过来给你看看,能不能有啥法子可想。”

朱英接过奏疏,他原以为老爷子过来,是关于以工代赈那边情况的事情。

没想到是另外的事。

当下也不再犹豫,翻开奏疏,仔细的查看起来。

依旧是熟悉的文言文,不过现在的朱英已然是习惯了很多,哪怕没有断句这些,也比较顺畅了。

咦。

只是看了前面几段文,朱英心中轻咦一声,他还准备从后面开始翻看的,奏疏的行文,多数是极为繁琐,可以省略掉很多。

不过目前就这一本,所以朱英便看了下开头,这次让朱英轻咦的原因,便是发现这本奏疏和其他的不同,从一开始就讲述事情的始末。

朱英这便认真从头开始研读。

这本奏疏里面讲述的,是跟河南地区灾荒有关的事情,朱英一开始还有些奇怪,灾荒的事情,以工代赈的效果不错,不至于让老爷子亲自过来找自己吧。

然而看着看着,朱英的面色就开始越发的严肃起来,眉头紧锁。

实在是这次灾情的体量,过于庞大,涉及到的人数,也是超乎想象。

字里行间,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但这灾情几乎是概括了将近大半个河南。

不单单是一个灾情,是数灾并发。

南面的水灾,北面的旱灾,东面的蝗灾,乃至最为让人闻之色变的瘟疫流行。

完全可以想象,如今整个河南地区几乎成了人间地狱。

奏疏上所言的约莫三十万众,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这般大的灾情,波及到的百姓,至少达数百万之众。

这个时候朱英才明白,为何老爷子急匆匆过来找自己了。

就如今的大明,面对这般体量的灾荒,除了大量印宝钞,买粮食赈灾,也没其他途径。

合上奏疏,朱英也察觉到了老爷子的心思,若真是这般简单的话,老爷子也特意赶过来找自己,想来便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也不难猜测,十有**就是粮食不够,甚至于宝钞的购买力不足。

朱英作为群英商会的大东家,很是明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那些囤货居奇的粮商,尤其是在远离京师外的地方。

大部分只接受真金白银的交易,若是官府的人拿大明宝钞来购买,就谎称没有存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