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第1次进宫-第3/4页



实际上没有半点往来。

蓝玉在朝堂上名头很盛,现在皇爷爷在这个时候将他召集回来,其中意味非常之明显。

显然就是给大哥撑腰来着。

大哥啊大哥,你都死去十年了,怎么还要回来呢,还偏偏是在这个时候。

想到这里,朱允炆突然感觉到阵阵无力,身子都有些瘫软。

面对大哥的强势归来,他感觉自身没有丝毫胜算可言。

看着面前的表哥,朱允炆犹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语气带着恳求的说道:“表哥,帮我。”

李景隆闻言,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现在的他,怎么可能去帮朱允炆,这不是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嘛。

但是就目前来说,他也不能太过于得罪表弟朱允炆了。

哪怕朱允炆当不了皇帝,至少也会是个藩王。

李景隆没有立即回应,而是表现出沉吟的模样,片刻后才在朱允炆的期待目光下说道:

“表弟,此事就目前看来,极为险恶,尤其是陛下的心思,恐怕都被其迷住了,我等贸然谏言只会适得其反。”

朱允炆闻言,心思被带动,说道;“那依表哥的意思,当是如何才行呢。”

李景隆郑重说道:“当是只能徐徐图之,伺机而动,坐等时机,以不变应万变。”

“这,难道我就只能干等着嘛。”朱允炆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看到表弟朱允炆没被自己忽悠住,李景隆急忙思索了一番,再次说道:“也不是如此,表弟目前在文臣中颇有名声,可以从这方面加强一下。”

朱允炆认真点点头,看向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黄子澄,说道;“先生也是这般说的,看来目前也唯有如此了。”

听到这话,李景隆和黄子澄下意识的对视一眼。

就单单这一眼,两人皆是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了其中的复杂目光。

顿时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从两人的眼神中迸发出发。

朱允炆有些无奈,不过还是心中暗自给自己打气,肯定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皇爷爷早就宣布他为太孙了,只等九月册封就名正言顺。

即便要下了他的太孙之位,皇爷爷怎么也得犹豫一下吧,总不能说下就下,朝令夕改。

深受儒教教育的朱允炆在心中自我安慰。

皇爷爷可是大明皇帝,天下共主,一代明君,涉及到大明储君这样的事情,当是不会朝令夕改,自己肯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表哥和先生都是我最亲近的人,也不会欺瞒我,看来目前还是当好好结交文臣大儒,以便在皇爷爷询问的时候。

便是如同刘三吾一般,说自己的好话。

这般想来,朱允炆顿时感觉有戏,精神都有些振奋起来了。

李景隆时刻多注意观察表弟的微表情,见到表弟眉角上翘,顿时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表弟这一关,目前算是过去了。

不过长孙殿下那里,还是要想个法子,找个机会见上一面。

陛下也不可能天天都去吧。

......

日落西山,黑夜降临。

从上空俯视京师,便可以看到万家灯火。

秦淮河畔,更是不断传出靡靡之音,动人心神。

朱英没有在书房里,而是坐在院子里,面前摆放着四书五经,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这些书籍并不便宜,倒不是纸张价贵,而是这套四书五经上,皆是有着大儒的亲笔注释。

如今计划已改,不同于安南开国,接手大明帝国的话,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帝国,他需要做的,是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在不使得大明动荡的前提下,更好的改革。

尤其是即将要去翰林院负责编撰教材,还是要先熟悉一下四书五经的,不然看都没看过。

到时候翰林院里负责的时候,连行文的流程都不清楚,那就容易惹人笑话。

不过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要是让他知道谁笑话他,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毕竟,皇室威严不可亵渎。

他朱英的威严,更是不容易有丝毫冒犯。

很快,天空上的繁星越发清晰,约莫已经是晚上八点的样子,张伯走了过来说道:

“东家,马车已经过来了。”

朱英闻言点点头,放下手中书籍,起身向着宅院外面走去。

在宅院的门外,一列锦衣卫恭敬守候,在锦衣卫的前方,更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躬身等候。

见到朱英出来,众多锦衣卫单膝下跪,低头行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