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124章



“羡哥儿先生的事情你打算如何办的?”蜜娘提起这件事情就愁,  之前在京里,她们夫妻都是打算三岁给孩子开蒙。

        因为孩子只有幼时开始学,才会变得有规矩,  把习惯学好。

        而且人年轻时记性也更好,  若走科举这条道,宜早不宜迟。

        提起这件事情方惟彦也颇苦恼:“此事我放在心上,  只是要求个好先生也难,  并非是学问问题,  还有人品等等,再者,你看现在顾指挥使住我们家里,  此事未了,  也不方便。”

        “也是,  万一招个探子进来可就不好了。但我的学问你也是知道的,  我是读女四书长大的,  学的和你们男子的不同,  只敢平日教他读书玩玩,  并不敢替他启蒙啊。”对于蜜娘而言,  只有多读书,  才能见识到很多事情。

        诸如前世,她不大认得字,字也写的很丑,虽然也算聪明,但大多数时候都很苦闷,因为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

        比如看一本旅行见闻,  虽然未曾去过此处,  可却仿若身临其境。

        看诗词歌赋,  其中有忧国忧民,也有纯粹抒发心情,更有朋友之情,夫妻之情的阐述,若不看书,蜜娘从不知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情感。

        深宅大院的女人,要学会自己消遣才好。

        即便方惟彦对她很好,几乎是事事听从,难得的是平等相待,不是那种你说什么,他觉得你是女人就瞧不起你,但他大多数时候还得忙公务,故而,常常都是蜜娘一个人。

        家务这些分派给管事娘子们管着,她定时查看就成,至于下人揩油这也很正常,只要不过太过了,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若是成日为家务繁忙,和管家婆也没两样,而且自己压力太大。

        女人,首先是自己,而不是谁的妻子谁的母亲。

        开春之后,天气逐渐暖和起来,羡哥儿也舍弃了厚厚的大袄,蜜娘就教儿子画画,母子二人一齐读书,好不自在。

        自然,上次在宴席上说的施粥的事情也是不了了之了,但流民却越来越多。

        就在这天,蜜娘刚起来,同方惟彦和羡哥儿一起吃早膳时,许知府在此地经营很久,又怕方惟彦看出什么来,很是防范,轻易不让他做什么事情,现在方惟彦也是不能打草惊蛇,故而要先蛰伏。

        早上,他还有空陪蜜娘用膳,但二人正在吃早膳的时候,却听福全跌跌撞撞的跑进来道:“不好了,大人,外面有流民闯进来了,知府的官衙都被攻破了。”

        蜜娘倏地站了起来,自古山东多响马,还有不少草莽人物,也算称得上英雄好汉了。俗话说路不平,则有人鸣,这个登州官员真是烂透了。

        方惟彦平日极其温和的一个人,听了这话,立马看向蜜娘和羡哥儿,当机立断道:“你们快走,我让人送你们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