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好风频借力(五)



    当初倭寇肆虐东南,大明东南原有军事体系,基本已经被破坏殆尽。【风云阅读网.】为了应对倭寇的入侵,不得不编练营兵,招募勇壮,以营兵替代军卫,承担保卫东南抗击倭寇的任务。

    而在编练勇营的过程中,又发现温台勇营皆不堪用,反倒是义乌人能杀善战服从性纪律性强,是练兵的好苗子,于是戚继光编练浙兵两营,作为抗倭之用。

    后来他又结交上了张居正家的管家游七姚八,搭上了张居正线,朝中有了奥援,自己手里又有实打实的战功,这浙兵的体系也就越来越大。

    如今在东南地区,浙兵已经扩充到了二十八营,兵力八万有余,是一个庞大的作战单位。可是倭寇却已经越打越少,海面上基本已经平定,这支庞大的军队维持经费,就成了个问题。

    戚家军每人每月军饷九钱,加上军粮战具等开支,每月也要十几万两银子。战乱既然已经平息,这十几万两白银的开支,哪一个地方也不愿意承担,已经有人上书,希望朝廷裁撤浙兵,就地解散。

    这些人马跟着戚继光四处征战,有不少人落了一身伤病,全指望熬大营养活自己一家老小。所谓就地解散,就是朝廷不再承担,任其自生自灭,这不是逼着这些人去死?戚继光也知,这背后有高拱的推手,基本已经不可逆转。

    哪怕张居正建议其移防蓟门,转去打北虏,也没能换取高拱的退让。其只同意戚继光带两营浙兵北上防范图门汗。其余二十六营,则不想再保留建制。

    这些兵马都是戚继光一手练出来的新军。他在这些人马上付出了巨大心血,哪忍心看着这支大明最好的部队。就这么散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他眼下只想尽可能的为浙兵争取一条出路。南京的魏国公在这事上是能说进去话的,若是他能够将浙兵吸收到南京防卫体系里,这些人就算有了出路。为此他特意带了全部身家来南京打点,为自己的部下谋个出身。

    李炎卿听后颇为感动,自来落袋为安。钱到了自己口袋里,再想拿出去千难万难。李天梁编练新军,自己也没少往口袋里装钱,若说让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为部下买出身。还不如杀了他的好。

    这戚继光的手脚算不上干净,否则也没钱为张居正买千金姬送。可是他的钱拿来不是给自己买田买地,而是给部下打点个出路,这却也算不得错处。

    戚继光道:“自来狡兔死,走狗烹。倭寇一灭,浙兵保不住,这个我其实也想过。曾经有人向我出过主意,要我学那辽东李家,打仗时胜三仗败两仗。让这倭寇屡剿屡兴。屡兴屡剿。到了那时地方上不管压力多大,也得捏着鼻子养我这支能打战的部队,部下们也不怕没了出路。”

    他说到此,心情颇有些难过。“可我戚某实在不是一个聪明人。用不出这聪明人的办法。让我玩夷养寇,挟倭势自重,靠着残害百姓来维持我的部队。我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只好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希望有人肯给浙兵一条活路。也别说。总算我这张糙脸有点用处,如今已经安置了三营浙兵。有地方就食。”

    二十六营的庞大建制,不过安置了三营,可戚继光脸上的笑容,却似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一样。

    “三个营头,也是一万人马了。再说那几位大人十分客气,不但肯收容浙兵,连家眷也一并接收,答应予以安置。虽然军饷只能发六成,但好歹这些人不至于饿死。他们跟随戚某转战东南,立下不知多少功劳,身上不知落了多少伤疤。除了当兵,他们再无所长。他们的手可以拿的动刀,却再也扶不动犁。若是让他们自谋生路,等于就是要他们活活饿死。这一来总算安顿了一万人,我这心里多少舒坦了点。前些日子,我又遇到了张大公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