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莫要推辞



    宋江颔道:“军师言之有理。我这就派人”话未说完。帐外小校进来禀告:“汤隆头领求见。”

    宋江与吴用对视了一眼道:“快快有请汤头领进来。”

    “拜见公明哥哥,军师。”汤隆撩开帐门进来拜道。

    宋江忙上前扶起道:“自家兄弟何需多礼。汤隆兄弟此来为何?”汤隆道:“今日小弟在寨中听闻哥哥为破解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而烦忧,小弟知道一人,善用钩镰枪法,最能破解‘连环马’。”

    “兄弟说的是何人?道来,我即刻派人下山去请。”宋江急切的拉着汤隆道。

    汤隆道:“此人是东京金枪班教头徐宁。小弟与他是姑舅兄弟,有祖传的‘钩镰枪’图样在此,若要打造,便可下手。可小弟只会造枪,不会使枪。若要使用,还得我那姑舅哥哥徐宁在此,他家传的枪法或步下,或马上皆有成法,神出鬼没,变化多端,向来不传外人。”

    “唉呀,此人是禁军教头,如何肯梁山教枪法。”宋江叹息道。

    “哥哥莫急。小弟有一法可赚他上山”汤隆又在帐中说了数语,引得宋江,吴用喜笑颜开。计议已定。宋江升帐,将赚徐宁上山一事告知众将。众将皆是大喜。宋江又作出安排,着汤隆留下钩镰枪图谱,然后与时迁立即下山依计行事;又让雷横监督工匠马上开工打造数千钩镰枪;其余众将谨守各寨,不得擅自上岸与呼延灼交战,只等徐宁上山,教得钩镰枪法,再一举破敌。

    忽忽数日转眼即过,坏鬼军师吴用的诡计加上汤隆,时迁的强执行力,徐宁一家毫无悬念的被赚到了梁山。(具体过程见《水浒》第五十五回,我这里就不赘言了。)聚义厅上当然又是老一套,由晁盖,宋江主持,梁山大小头领欢聚一堂庆贺新头领入伙。这日,见徐宁之心稍定,宋江就在酒席上启请徐宁教演钩镰枪法。

    徐宁上到山上,早就有几分明白,也就不再推辞,便走下聚义厅,拿起一柄钩镰枪使了一回。此人本就是腰圆膀阔,一表人才,一路枪法使下来,身形如行云流水般溜开,周遭数丈方圆都是枪影。众头领见了纷纷喝彩。当下宋江就决定拣选军健由徐宁教习钩镰枪法。

    来到校场上,徐宁教众军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上中七路,三钩四拨,一搠一分,共使九个变法。若是步行使这钩镰枪,亦最得用。先使人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臼。分钩镰搠缴二十四步,挪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一路路枪法使下来,朱明在众将中看了暗自道:“这钩镰枪法在一般枪法中加了钩,拨等几种用法,确实是对付骑兵之良法。”便对身边的扈平道:“你领十几个兄弟好生练习此路枪法。”

    当日为始,莫约过了半个月,军中已有数百人习成钩镰枪法。宋江见了大喜,一连几天召集众将商议破敌大计。议了数日,终于宋江提出了破敌之法,众将皆不骑马,步行领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往芦苇丛中乱走。事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加上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枪钩翻,便把挠钩搭将过去捉了。

    徐宁听了赞道:“钩镰枪配挠钩,此乃破连环马的正法。”众将也齐声称赞。

    宋江见众人计议已定,便非配下山破敌的各路头领,有意无意间却忽略了青龙寨诸人。

    从聚义厅下来,朱明身后跟着李应,孙小弟,扈成到了水泊边上,准备乘船回青龙寨。李应,孙小弟都沉默不语。扈成却愤愤不平道:“宋公明何其不公,此次破敌,大功将成却不让我青龙寨一人出战。”

    朱明叹道:“此事怪我,不合擅自擒拿招降了凌振,让宋江,吴用生了疑忌。”

    “三弟差矣,自从我等别立一寨时,嫌隙已生。只是宋江要与晁天王争夺山寨大权,不想过早与我等冲突而已。即使这样,他也将邹渊,邹闰叔侄留在大寨,将孙新兄弟夫妇和乐和兄弟打到山下酒店,以分散青龙寨的实力。即使没有凌振一事,他也早晚会对青龙寨生出疑忌之心。”李应一语道破天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