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白家的打算



    ;诡异的安静。

    墨昀?

    那个在前殿下暴毙之时,唯一看着他死去的人?

    那个“大英雄”?

    安静持续了几分钟之久,久到没有跟着中司都忍不住想着是否抛下墨昀直接出城回营。

    墨昀忐忑不安地看着这些人,包括侍卫在内的工匠及工头,都在用一种意味不明的眼神看着他。

    “说是个年轻人……”工匠里面有人忽然开口对同伴们说道。

    “身高好像有点类似哈……”另外一个工匠远远看着,伸出手上下比划了一下墨昀的身高。

    “不是说在牢里嘛?出来了?”这是王卫司侍卫地疑惑。

    墨昀听到侍卫的疑惑,不禁庆幸地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王卫司原来也有不知道自己具体行踪的人。

    “墨昀?那个‘大英雄’?”工头与人打交道惯了,愣神的工夫比那些人短一点,面带犹疑地问道。

    “呃……大英雄肯定不是。墨昀……的确是我的名字。”墨昀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个英雄。

    “你说……宋王蹈海而亡了?”工头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微微偏着头,朝墨昀多走了一步,眯着眼睛问道。

    墨昀看见了他的眼神,里面有些震惊,但更多的是不信。

    “我们在建的这个,是给宋王祈福用的祭台。如果宋王已经蹈海而亡,那这个建了有什么用处?”有工匠站出来指着刚刚建到第三层的祭台。

    墨昀抓了抓头发,正准备解释,工头连环炮一样的提问就接踵而来:

    “你看见宋王蹈海而亡了?谁跟你说的?你一个非宋人,你凭什么知道?你以为你是大英雄就能随意编排宋王的生死?宋王吉人自有天相,若没有他就没有宋国,你是何居心要做这么残忍的说法来骗我们……”

    “可是……”墨昀张了张嘴。

    “可是什么?王卫司的侍卫们,应该将他扭送大牢,宋王怎么会死?”工头一把抓住墨昀的肩膀,扭过身子指着他对侍卫们叫道。

    墨昀本能地一晃身子甩开工头的手,往后退了几步,却见那些工匠们纷纷停下手头的活,各自拿着工具,向他一步步逼近。

    墨昀觉得自己似乎错估了宋国人对宋王的爱戴程度,或者说他没能把握住宋人的心理状态。

    “许立命许医师说的。赵辙赵世孙说的。他们在我面前亲口承认的。”墨昀将工头的问题一一作答。

    工头只是摇头,工匠们有些犹疑地停下脚步,不过一会儿又提起脚步向前。

    墨昀忽然想起什么,急忙抬手阻住他们的脚步:“等等,等等。如果宋王还在,他会让城东发生骚动嘛?如果宋王还在,这些王卫司的侍卫会上街巡逻嘛?如果宋王还在,城门会禁闭嘛?”

    “最重要的是,如果宋王还在,十邦联军还敢扎营在临安城城门嘛?”墨昀几乎被逼到墙角。

    ……

    “我还以为要被暴打一顿,这些人也算有脑袋。真不容易。”墨昀一脸后怕地走在街道上,祭台处传来的哭喊声还隐约有闻。

    王卫司的侍卫也在里头哭着。

    宋王赵旭的死亡,随着这些人的哭泣,将散布于临安城的大街小巷。

    虽然临安城已经被封堵,然而墨昀知道这个封堵只能封住路径,却封不住言论的流传。

    从内廷出来后的墨昀,打算自己做一些事情,让临安城的训民不至于一无所知,不至于目前的处境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势也不明白。

    他们多多少少都是商人,墨昀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也认为这些人除了商人之外,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不仅仅是利益的权衡与利弊得失的计较,他们还有人的一面。

    七情六欲都在,会因为敬爱的大王去世而痛哭流涕。也会因为大王去世,十邦联军可能的欺压而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墨昀隐约地想证明洪续畴的判断是错误的。

    现在他觉得自己至少开了个好头。

    但这个好头的缘由,与他本身的希望是怎样的,他没有去考虑。

    “如果他们能够团结一致地守护这座城市,守护宋王曾经带来的承平之世,那是真的好。”中司难得说这么多话,他虽然是个小分队的领导者,但宋国当前严峻的局势,他有着清晰的认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