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慕容大夫,我有病,你有药吗?



李俶又惊又喜。

    惊讶的是弟弟李倓分析时局条理分明,喜悦的是从此以后自己有个好帮手。

    “倓儿,你这番话从哪里听来的?”李俶笑着问道。

    谷雨呵呵一笑:“王兄,你说甘罗出使赵国说的那番话,是吕不韦一字一句教的吗?”

    李俶哈哈一笑:“你还把自己比作甘罗了?”

    “那也不能妄自菲薄不是?”

    “嗯,说得好。”李俶点点头:“那么以你所见,这个东则布无足轻重了?”

    “无足轻重谈不上,要是能找来,还是要找的,只不过不那么着急罢了。”

    “那你说,这吴兴太守沉易直呢?”

    “沉易直我也听说过,朝中清流嘛,不过他只是一个地方太守,和吐蕃叛将东则布的重要性不能比。说他是扳倒或者威胁杨国忠的关键,更加不合理,除非他手上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杨国忠兴趣,又或者引他忌惮。但事出反常必有妖,我觉得我们的重点应该在他身上。”

    李俶深有感触,点点头道:‘你说的对,我们就从这个沉易直入手。’

    “王兄说得对。”谷雨呵呵一笑:“王兄,你有没有听说江湖上有个叫万事通的人?”

    “似乎听说过。”李俶皱眉道:‘但只是听过,却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为何有这个称号。’

    “顾名思义,就是这个人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虽然不可信,但也可以查询一番。”说着,谷雨站起身来道:“王兄,那你安排人好好调查调查这个人,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找这个万事通。”

    “你也去?”

    “怎么,我去不得?”

    “去得,怎么去不得。”

    “好,那王兄我先走了。”谷雨转身要走。

    “哎,倓儿你干什么去?”李俶喊道。

    “有些疲乏,去大街上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说话间,已经走远了。

    “哎!”李俶摇摇头。

    他可不像三弟那样自在。

    他要为国事忧虑,他想整倒杨国忠、安禄山,让他爹李亨地位稳固,作稳太子之位。这样,他们太子一系的人才能好好活下去。

    这就是身在帝王家的无奈。

    身为皇帝的骨肉,谁都想当那个皇帝。

    可是皇帝春秋鼎盛,都快七十岁了,还能和三十多岁的杨贵妃日日笙歌,在花萼楼下编排霓裳羽衣舞,精力充沛的比太子李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这种局面下,老皇帝自然不愿意看到太子权势逐增,所以扶持宰相打压太子。

    无论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他们能当宰相的关键原因就是能打压太子。

    所以以此为背景,无论广平王李俶怎么折腾,都是在李隆基画好的圈子里蹦跶,既整不倒杨国忠,也整不倒安禄山,能维持太子府不倒下,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而他李俶能这么折腾,真以为李隆基看不到吗?

    无非是磨砺这个年少的皇孙罢了。

    反正威胁不到朕的皇位,任他跳,还能敲打敲打杨国忠安禄山,何乐而不为?

    也不知道李俶明白不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无所谓,谷雨也懒得理会。

    此时大唐建国已经一百三十五年,因为土地兼并、府兵制崩坏、种地的百姓无力交税,只能流亡,社会矛盾已经极其尖锐,偏偏唐玄宗给与各方节度使以军政大权,造成外重内轻的局面的同时,不愿过问政事,只想安逸享乐。纳杨玉环为妃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大肆挥霍,生活糜烂。

    到了现在天宝十二年,政治**,有能力的奸相李林甫死后,没能力的奸相杨国忠当权。他们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其他动乱。

    这种情况下,随便一个有眼力的军阀,就会发现唐王朝中心的空虚,没有安史之乱,也会有田承嗣李宝臣之乱。

    就算军阀们脑残不造反,农民起义只怕也会因为一个火花而瞬间星火燎原。

    在谷雨看来,在这种局面下,要想重现大唐荣耀,只有大破大立这条路走。

    其他的都是表湖匠。

    所以,趁着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谷雨要开开心心一番。

    人生得意须尽欢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