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徐君楼的答卷



第840章徐君楼的答卷

        整个考试的时间是一个时辰,换算成现代的时间就是差不多两个小时。

        然而这么难的题目,才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有人交卷了。

        第一个交卷的人,自然受到万众瞩目。

        侍卫立刻取了他的卷子,交给吏部尚书胡丕,然后胡丕即刻转身恭敬呈送到李辰面前。

        李辰停下自己的话本创作,抬起头看了那名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考生一眼,接过了卷子。

        第一眼看去,李辰就赞了一声,“好漂亮的字。”

        不管是古代科考还是现代高考,都有卷面分的说法,而一手漂亮干净的字,毫无疑问是极容易博得阅卷人的好感的。

        起码看得不累。

        在古代,更是如此。

        士子读书,读了十几年、几十年,无非就是练的一手字,要是连一手漂亮的字都拿不出来,也不太可能走到殿试这一关。

        “江浙考生,福闽清承大秦帝国皇太子殿下殿前考问,作答卷《国论》。”

        国论。

        李辰看了一眼那名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场的叫福闽清的考生。

        一般人,可不敢用这么大的名字。

        他细细读下来,一个字也没有错过。

        通篇国论,字数大概在两千二百字左右,字迹好看飘逸,其内容详实,条例逻辑清晰,可以说是一份难得的好卷子。

        最让李辰满意的是其中许多思路跟自己不谋而合,虽然依然有不少地方显示出其见解的稚嫩和片面,但受限于对方的身份地位,能有如此格局已经难能可贵。

        看完之后,李辰默默在心里给他打了高分。

        “先放一边。”

        把卷子交给胡丕放好,这时候陆陆续续有其他人开始交卷。

        李辰没有区别对待,每个考生的卷子他都会亲自过目。

        只是多半都是鱼目混珠,谈一些假大空的东西,毫无实际作用可言。

        这种卷子,李辰大致扫一眼就会放到一边,大概率他们也不会再有被人翻开的可能。

        除了福闽清的卷子之外,另外还有两名考生的卷子让李辰印象颇为深刻。

        立意都足够高,写的也很优秀,特别是思路清晰、开放,没有被封建时代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住,而这,恰恰是李辰希望在这一次殿试中找到的人才。

        把这三个人的卷子单独放一起,此时,李辰接到了一份署名熟悉的卷子。

        徐君楼。

        李辰看了目不斜视站在下方的徐长青一眼,笑道:“徐大人,你侄子的卷子交上来了,一起来看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