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秀才考试



老陆家的家庭小课堂又重新开课了,但是,学习的内容却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回是冯姥爷和冯姥姥两位教育专家制定的教学计划。

他们二老研究了很久之后决定,要实行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得全面发展。

朝云国没有弟子规这类的书籍,冯姥姥就默写出来,然后一字一句地教给孩子们。

冯姥爷则是把朝云国的律法挑重点进行讲授,让孩子们懂法并且会运用律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些就算是德育课程了,智嘛就是认字背书算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了。

冯姥爷是这方面的大行家,编写了一个适合孩子们的授课计划,然后让三个儿子轮流讲授。

体育方面有些简单粗暴,每天早起跑步习武,课间休息的时候,还要跳绳,或者是做游戏。

可别小看了游戏,那运动量丝毫不比专项运动少啊。

就拿老鹰捉小鸡为例,又跑又叫的,老累了,还特别锻炼肺活量。

美育的范围就更加广泛了,不仅是书法绘画,冯姥姥还带着孩子们观察大自然,夜晚看星星,无时无刻不在向他们灌输美的概念。

劳动更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除了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之外,孩子们还要跟着一起参加田间劳劳作。

冯姥姥和冯姥爷一点都不想教出来一群书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肯定是不允许的。

在得知学习内容如此丰富多彩之后,所有孩子都充满了兴趣和期待。

就连学习最渣的几个孩子也都爱上了学习。

老陆家和老冯家的所有孩子全都组织起来上课,大人们要忙的事情多,就只能利用空闲的时间继续认认字了。

一时间家里的学习氛围极其浓厚,而陆永安更是拿出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拼了老命的学习。

眼瞅着就要考试了,他必须得全力以赴。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他要好好磨枪,务必考上秀才。

而且冯姥爷还威胁他说,如果考不上,那就让他跟着孩子们一起上课。

陆永安:我是个要脸的人,说啥也不能丢那人。

老陆太太每天看着家里孩子们积极向学的样子,欢喜的不得了。

照这样发展下去,他们老陆家肯定能够崛起。

她一高兴,给所有孩子都买了笔墨纸砚。

虽然是最便宜的那种,但是依然花了她好几天的营业额。

老陆太太暗暗咬牙,必须得努力多赚钱了。

有了这个动力,老陆太太做生意的劲头更足了。

只是现在干旱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家里的田地需要的人手很多,所以这回摊煎饼的事情就只能请冯家的三个儿媳帮忙了。

冯姥姥说免费帮忙,但是老陆太太那讲究人自然不会同意,最后到底还是给冯家儿媳们发了工钱。

虽然每个人给的不怎么多,也就一个月半两银子而已,但是冯家三位儿媳妇觉得老满足了。

这还是她们人生第一次赚到工钱呢。

日子就在这些平凡琐碎中快速溜走,一眨眼就到了陆永安参加科考的日子。

老陆头在屋子里背着手来回踱步,一看就是紧张的不行。

其余人也都是干啥也没心情,就特别羡慕跟着老陆太太去县城做生意的人呢。

他们能够赶着骡车把陆永安送到考场外,甚至于卖完煎饼馃子之后,还能再跑到考场外面看看。

即使什么也看不见。

朝云国的科举考试体系相对简单,共分为三级。

最初级的叫府试,每三年在县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叫秀才。

只不过要想参加府试,得先考个童生回来。

童生试也是由每个县自行举办的,每年春秋两次。

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筛选考试,只有成为童生才有资格参加府试。

第二级的叫乡试,全府的秀才集中到府城去参加考试,考中者就是举人。

考上举人的,就可以入朝为官了,只不过一般的职位不会太高罢了。

所以要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去参见最高级别的考试——会试。

在会试里过关的称为会员,然后还会被分成三个等级。

这个分等级的过程,叫做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

一等的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等的叫进士,三等的则是同进士。

这个考试的体系和历史上的华夏王朝很相似,但考试内容却相差很多。

朝云国不考八股文章,而是考文史典籍和算数,甚至还有农商方面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