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眼力见-第2/3页





    该花还有两奇:一奇在身型矮小,目前已被收入吉尼斯大全,是世界最小的君子兰;二奇在花色,由绿色变异为5种颜色,“一片叶一幅画”,犹如泼墨。

    图7  横兰

    (4)雀兰  “雀兰”是君子兰的芽变品种。20世纪八十年代,沈阳一位莳养者偶然发现一株形状很奇怪的君子兰芽变出现的芽子,产生了兴趣,经过精心培育,渐渐发展形成具有稳定特性的宽﹑短系列新品种,叶片长宽比为1:1。由于这个芽变品种的叶片顶端有一个难以改良的较长的急尖,酷似麻雀的小嘴一样,故称为“雀兰”。

    “雀兰”的出现给君子兰杂交育种增添了新的生力,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宠爱。它给君子兰莳养者一个重要的启示,即绝不可忽视芽变,一旦发现并培育成功,就会诞生新的品种。

    “雀兰”分短雀、中雀、长雀,其缺陷是爱打褶、夹箭,处理不好时容易抹头。

    图8  雀兰

    (5)缟兰  它是一个特殊的品种,是由緑兰变异而得。其叶面不仅有深浅不同的绿色线条,而且还相间分布有白色、灰色、黄色等深浅不同的线条,俗称“道子”。因白、灰色均为素色,故称“缟兰”。其叶片绚丽多彩,赏心悦目,故又称为“彩色君子兰”,简称“彩兰”。此外,还有“金丝兰”的称谓。

    图9  缟兰

    缟兰并不是一个新品种,我国很早就有,只不过人们把在緑兰叶面上出现的黄、白道子看做是“病态”,未予重视。在国外,则把缟兰看作是君子兰的珍品。20世纪80年代末,已故中国君子兰协会常务理事段守庸同志和一批志在繁荣我国君子兰事业的同志,竭力主张发展缟兰。他们开始从国外引进缟兰,进行精心培育,并试验与国兰等其它品种杂交并获得了成功,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东北迅速掀起了一股“缟兰热”。

    从20世纪90年代起,缟兰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现今已有各种不同的国兰缟兰(见图10)、日本兰缟兰(见图11)、横兰缟兰(见图12)、雀兰缟兰(见图13)等品种。它们在外形和叶片宽窄上已和国兰等无异。随着我国君子兰新生代品种的不断涌现,缟兰的种类一定还会增多,品质也会更上一层楼。

    图10  国兰缟兰

    图11  日本兰缟兰

    图12  横兰缟兰

    图13  雀兰缟兰

    缟兰的缺点是杂交时只能用缟兰做母本,遗传基因不够稳定;道子在生长过程中变异多;出苗率低。以目前我国生物基因技术由于种种原因还未光顾花卉业的现状看,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时还难有突破性进展。这无疑影响着缟兰的产业化和普及化,也是市场上缟兰价格奇高、常有人炒作的原因之一。

    缟兰也可按其叶片上的道子及其分布(缟艺)分类。缟兰叶片上的缟艺各异,不存在两株缟艺完全相同的情况。按照其道子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⑴覆轮道  两边白(或黄、灰白)、中间緑道,或者两边緑、中间白(或黄、灰白)道(见图14)。

    ⑵鸳鸯道  一半绿、一半白(或黄、灰白),对称分布(见图15)。

    ⑶彩道  緑道、黄白道较宽,较为均匀地相间分布(见图16)。根据彩道颜色深浅变化,可形成所谓“五彩道”或“七彩道”。

    ⑷金丝道  緑道多,黄、白道少且细,不均匀、相间分布(见图17),犹如绿叶上布满“金丝”。

    图14  覆轮道缟兰

    图15  鸳鸯道缟兰

    图16  彩道缟兰

    图17  金丝道缟兰

    ●君子兰的鉴赏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对大花君子兰的鉴赏着重于对叶的性状以及株形、座形的要求。比如,民间对大花君子兰的叶有宽、亮、蹦的喜好,纹要凸、脸要花、板要硬、色要浅、头要园,形要正,座要稳等。

    《中国君子兰鉴赏标准》吸纳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对君子兰规定了十个方面的要求:

    1、亮度 即叶片表面在自然状态下(非擦拭)的光亮程度。其优劣依次为:腊亮、光亮、亮、微亮、不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