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2/3页





    外廷不行,那宫内呢?第一个可以信任的当然是李进忠了,还有王体乾呀,李朝钦呀都是不错的,王安好象和杨涟走得比较近,还是小心一点为妙。

    第二天,群臣来到慈庆宫拜见太子,不想却人去楼空,杨涟立即叫人把王安找来,王安听慈庆宫太监说明了情况,立刻叫人将慈庆宫的太监按在地上狠打,边打边骂:“为什么昨天晚上不去告诉我?”众臣也不管王安惩罚太监的事,先去了文华殿,王安则又来到乾清宫,要请太子去文华殿。

    朱啸启道:“有什么事,就在乾清宫说吧。”他可不想象昨天一样,让人留住回不来。王安道:“今日群臣有大事启奏,乾清宫有两位先帝灵柩。诸事不便,所以请太子去文华殿,然后再回宫来。”

    朱啸启说道:“不必了,就在这里说吧,有什么事不能在这里说吗?”

    李选侍却起了疑心,问道:“怎么了,昨天不是也在文华殿吗?哥儿为什么今天不去了?”

    朱啸启昨天没有对她说实话,所以今天也就不大好回答这个问题,心想,大不了晚上再回来呗。于是辞别了李选侍等人,跟着王安去了文华殿。

    群臣跪拜以后,礼科左给事中李若圭上奏说,册封大礼举行是有一定的次序的。孝端显皇后(神宗皇后)、孝靖皇后(光宗生母)尊谥还没有行封,郭元妃(光宗元配)、王才人(朱由校生母)应该封为皇后的事连尊号都还没有定好,册封选侍李氏为贵妃的事暂宜停止,礼部尚书孙如游也说按礼来说应该如此。朱啸启知道最后只能是这个结果,只好答应了。

    虽然他的皇帝老爸告诉了他为什么要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但是按朱啸启本意来说,他并不想头上多一个皇太贵妃指手划脚,只是一直以来李选侍对他都还不错,加上媞媞的关系,使他觉得还是封她这皇贵妃的好。但现在连礼部尚书都这么说,而且确实说的是正理,那就是他反对也是无效的,所以暂缓就暂缓吧。

    然后是各位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等、少傅兼太子少傅英国公张惟贤等奉笺劝进,这是第一次劝进,照例是不允的。

    杨涟又提出昨日太子回乾清宫之事,于礼不合,请今日宿于慈庆宫内,并提出,李选侍不适宜再住在乾清宫内,应该立刻搬出。

    朱啸启瞪了王安一眼道:“孤年龄幼小,需选侍照顾,选侍毋须搬出乾清宫。”

    朱啸启对李选侍还是有些感情的,当然也有媞媞的原因在内。如果李选侍住在乾清宫照顾他,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就象光宗安排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一样,所以他提出由李选侍暂居乾清宫,以便照顾自己,这下可就捅了马蜂窝。

    首先兵科左给事中杨涟上奏,他认为李选侍把自己当成皇上母亲(俨然以母道自居);名义上是保护皇上,实际上想自己专权(外托保护之名,阴怀专擅之实);所以大小臣子都不相信她,不想要她照顾皇上,这才要皇上住在慈庆宫,让她搬出乾清宫后再回(大小臣工心切疑之,不敢以宗庙神灵所托重之身,轻付之不可倚信之手。故力请陛下暂居慈庆宫,然后奉驾还正乾清)。

    然后,他说李选侍令内官盗取宫中宝物想运出去,认为自己是皇贵妃,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令李进忠、刘逊、魏进中等,擅开宝库,盗取珍藏岂必欲尽先朝之有,而后出乎。抑指借皇贵妃名,色遂目无幼主乎)。

    最后,他认为李选侍身份低下,既不是太子的嫡母,也不是太子的生母,应该立即搬出乾清宫,不需要选什么日子(非嫡母非生母,而怙恃宠灵,妄自尊大,天下其孰能平之?谓宜敕令选侍:恪遵天语即是吉祥,不必藉口择日。)我认为今天李选侍就要搬走,皇上就要移驾回乾清宫(至移宫事,臣言之在今日,陛下行之亦必在今日)。

    朱啸启心中大怒,先皇本意就是要李选侍照顾自己,你们怀疑是什么意思?至于李选侍盗取宫中宝物之事,自己就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宝物本来就是先皇赏给她的。后面的话甚至有影射李选侍效法武则天的意思,用心实在是太恶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