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财路



    北|京,紫禁城。

    夕阳下,金水桥泛着金色的光芒,桥下河水早已结上厚厚的一层冰,桥上的石狮或嬉戏玩耍,或张牙舞爪,默默守护,后面的紫禁城辉煌依旧,一派肃穆庄严的气象。

    崇祯是个勤勉的皇帝,早起上早朝,午后还有午朝,晚上回到乾清宫还要批阅奏章,直到深夜。

    今日午朝,崇祯便召集了首辅韩爌,次辅李标,钱龙锡等几个重臣,商议三边总督杨鹤发来的加急奏章。

    今年陕西大旱,饿殍遍地,流寇四起,什么紫金梁、八大王、满天星、一阵风、冲天住、油里滑、催山虎,还有一个叫高迎祥的,都已经称王了,号称闯王。

    进入十月,气温骤降,天气冷得直要人命,老百姓挨饿受冻,很多人不是饿死,就是冻死,活不下去了。有人揭竿而起,自然从者云集,从了贼,至少可以吃大户,好过活活饿死、冻死。一时间,西北大地上便如风卷残云、起事者此起彼伏,眼看贼势越来越大,已成燎原之势。

    杨鹤采用的是‘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剿要给饷,眼下官军就严重缺饷,缺饷的官军纷纷哗变,摇身一变,成了贼军的主力,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安抚也要银子,没有银子,如何养活大批的饥民?已经就抚的,必然再起,剿不胜剿。

    杨鹤的奏章就是来跟皇帝讨银子的,而且刻不容缓。但国库早就空了,崇祯缺的就是银子。

    事实上,自明光宗被东林党忽悠和胁迫下取消了矿监、税使起,大明的府库税收锐减,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却越来越多,崇祯即位之时,国库早已空得都能跑耗子了。

    首辅韩爌看了一眼钱龙锡,钱龙锡嘴角抽了一下,上前一步,奏道:“万岁,查抄阉党,倒是弄来些银子...”

    “哼...”

    崇祯振衣而起,愤然道:“就知道你们都在盯着那点银子,你们说,辽东战事、皇宫内院吃穿用度、官员薪俸、各地赈灾,有一样算一样,那样不要银子?”

    钱龙锡退下,首辅韩爌上前,沉声道:“万岁,那就只能加征税赋一途了。”

    “加征赋税..加征赋税...你们就不能换个说辞么?”

    崇祯目光扫过眼前几位重臣,心中暗恨,平日里,这帮子所谓重臣,锦绣文章倒是可以一挥而就,真要让他们办事,却只会玩弄文字游戏,加征赋税,不过是个说辞,隔天有人又会声泪俱下地苦奏,生民已不堪重负,还得减轻赋税,崇祯经历得多了,终于明白,这不过是他们相互推诿的一个手段罢了。

    讨论不果而终,崇祯皇帝阴沉着脸,回到乾清宫,坐在书案后面,书案之上还有一堆没有批阅的奏折,杨鹤的奏章摊开了,放在手边。

    崇祯今年才十七岁,是个少年皇帝,眉头紧锁枯坐在那里,显得身心俱疲,全然没有少年人的心性。

    “皇上。”

    王承恩手里端着碗白粥走进来,小声叫了一声。

    白粥乃是用小米加银耳熬成的,平素崇祯下了午朝,总是要喝上一碗,晚饭前先垫一垫。

    王承恩看着愁绪满怀的样子,心下暗自叹息,皇上也是难啊,到处都等着用银子,国库却空空如也,也没有好办法。

    可皇上不能一直坐在那里发呆啊,还有好多奏折没看,按照崇祯的习惯,这些奏折没有看完,他是不会睡觉的,晚上怕是又要熬夜了。

    “皇上,您啦先把粥喝了,完了咱们再把奏章批了,如若不然,皇上又该熬夜了,皇上也要顾及龙体不是?杨鹤的奏章咱不如先放一放,兴许明日便有了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