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育才馆



  “启蒙书?”朱自梅微愣,起身接过,再打开一阅,马上很有深意地看了陈元鹰一眼。

  陈元鹰自是读出了他这一眼的含意,却是理直气壮地道:“它的原本,本王已收起来了,这是本王手抄的。”

  朱自梅恍然,再一细阅,渐渐现出几分惊容:“谢尊者这位友人真是大才!”

  我若是说,这是我写的,你肯定不信。

  陈元鹰心里暗想,表面则笑道:“确实是大才!”

  朱自梅看过几页之后,停下来,见下首的麦故面现疑惑,便将这《三字经》递过去。

  麦故迅速翻看几页之后,同样也震惊地抬起头来看向陈元鹰:“这……读之琅琅上口,又寓有深意,是开蒙的绝好教本啊!”

  一边说着,他一边将此文又传给下一位文官。

  陈元鹰见此,微微一笑:“所以,本王觉得,需要开蒙的童子,可以人手一本,在学堂学过之后,回院子里,亦可以继续背诵。难度不高,或许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可!”朱自梅迅速点头:“下官稍后就去安排印刷。”

  陈元鹰微微抬手:“朱大人不必急,本王还有话说。“

  见朱自梅和其他属官们面现疑惑,陈元鹰便笑道:“既然是正式的学堂,理应收束脩。请朱大人统计好王府内现有学童的数量,以预订课本和几、椅、文房四宝。为免攀比,文房四宝由王府统一购置,和课本、几椅一起分配,费用从束脩中抵扣。”

  见众文官们眉头一轩,均少了几分压力,陈元鹰又笑道:“轮班的大人按次数来收教资,这教资也是从束脩中抵扣。这童生班的束脩费,可比照清风书院的童生收费;秀才班的,亦可参照秀才级别的收费,毕竟两者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授课大人所耗的心血也不一样,若是一致,未免不公平!”

  朱自梅与在场的文官迅速对视,纷纷欣然点头:“可!”

  他们一方面替自家儿女出了钱,一方面又能亲自教授自家儿女还收点钱,倒也不算很亏。

  陈元鹰满意地笑了:“既然大家无异议,若无要紧政事,不妨随本王先去临香阁看看?”

  朱自梅与杨浩、麦故均欣然应允:“王爷说得是,微臣正有此意!”

  ……

  临香阁原本是王府里专用来听戏的一处宽敞跨院,先前陈元鹰入住后,已令恭伯拆了那搭高的棚子和戏台,换衣室,空出来的地方便有两个跨院那么大。

  待陈元鹰率众属官们来到这临香阁,上面的匾额已被摘下。

  “朱大人为这里再取个名吧!”陈元鹰含笑道:“本王文采不佳,就不怡笑大方了!”

  朱自梅微一思索,笑看着众文官下属:“不如简单些,就定为育才馆?”

  众文官们顿时皆大赞。

  “可!”

  “大善!”

  “培育人才,这个名字好!”

  陈元鹰笑了。

  他在那《三字经》的第一页里,就写了“育才”二字。

  所以,这位朱长史有时候还是很会体会上意的。

  他也不说破,示意宫林:“记住了,稍后速速换匾!”

  待他们再不慌不忙地进了院子里,闻讯的恭伯就迎了上来,先给诸位大人见礼,再向他汇报:“启禀王爷,按您的吩咐,奴才把馆里分成了两个班,前面的正屋是童生班,后面是秀才班。左、右厢房供讲课老师休息和备课。需要的桌椅可以在下定之后的两天内,全部送到。”

  因为来授课的老师就在王府内住,所以休息之所只备了小榻和教案,没有放床和梳洗之物。

  陈元鹰不置可否,径自走进童生班的屋子里一转。

  嗯,左、右虽然不通风,但前、后是通风的,地方较大,可同时容纳二十余名幼童学习。

  他再拐进后面的秀才班,这一间房的面积相对少了些,但也可以容纳十来名少年在此学习。

  原本在耀华国,也就十岁以下的童子会随父亲的就职外地而随迁,十岁以上的孩子,若是父亲在外授官,其多数都是留在祖父母身边来上学堂,所以王府内诸属官们的随行幼童并不算很多,这个育才馆应该是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