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有进无退-第2/3页





    如何应对孙行者着实是对玉帝的一个重大考验,稍一行差踏错,就有可能使三界动荡,地位不保。

    玉帝经过反复的思量,西王母和太上老君也可能参与了意见,最终制定了援佛平妖的策略。对灵山开放门户,允许佛法东传。之前连佛陀的得意弟子须菩提都须假借道士的身份传道,一变而成为唐僧西天取经,玉帝为了剿除如日中天的七大圣真是丧权辱国再所不计了。

    当然佛法本身也有高明的地方,可以弥补儒、道的不足之处。当年孙悟空嚷着要让玉帝搬到西方去,将天宫让给他。七大圣自然都是一般心思。

    玉帝深知佛教东传虽然会消减道家的势力,但却可以接连佛陀,巩固自身的地位。七大圣一旦得势,他恐怕连一个凡夫都做不成。

    而且玉帝对天界那些倚老卖老的真仙衔恨已久,这些仙道素来自命清高,关键时刻谁也不肯鼎力相助。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玉帝只好求助于西天佛祖。

    灵山先已派遣观音菩萨来天庭探听消息,还十分讽刺的担保二郎神出战。自己的亲外甥居然要旁人来保举,玉帝真是颜面扫地了。可叹的是还不能不答应。

    佛陀自然对他的金刚法相信心十足,果然连太上老君都拿孙悟空无可奈何。说的是他偷吃蟠桃、盗取仙丹,炼就金刚之躯。其实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孙悟空激于义愤大闹蟠桃会是有的,说他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仙桃偷吃光了,完全是栽赃嫁祸,不合情理。

    实质则是孙悟空修炼的金刚法相是佛家绝学。和道家法门不是一个路数。太上老君纵然不是真的炼不死他,当他识破孙悟空的底细之后必然会顾及灵山的反应。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倘若太上老君真将佛陀再传弟子在八卦炉中炼死了,消息传出,佛家大失颜面不说,佛陀折了一个心爱弟子。肯定会心怀不满。

    灵山达不成传法的目的,将来就可能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孙行者,麻烦无穷无尽,这显然是极力维*稳的天庭不愿看到的。

    玉帝向来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在妖族肆虐的关头一变而成为援佛平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佛陀得到玉帝的诏旨自然是心花怒放,当即率领阿难、伽叶,亲自赶赴天宫戡乱。一来是对玉帝的安危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二来他深知孙悟空的本事,除了他和须菩提。在金刚法相上的造诣灵山恐怕找不出第三个人能够降伏他。

    须菩提当然不可能出面,三界道流同出于道祖,战阵交锋的时候不但自家通常找同门助阵,克敌制胜尤其要弄明白对方的师承。

    封神和西行两大战役的执行者姜子牙和孙悟空都是深明个中三昧,以天庭统御三界的威严竟然不能把菩提祖师搬出来降伏孙悟空,非是他们计不及此,而是这个须菩提是天庭网罗不到的人物。

    佛陀当然不会把孙行者怎么样,吃点苦头是免不了的。

    至于孙行者被压到五行山下的时间也有些传闻异辞。一说是在新莽之时。但孙行者拜访东海龙王的时候,看到张良受书的画像。龙王说孙行者受困还在此之前,因此没有听说过这件事。那就是秦汉之际了。

    总之经此一事,天庭默许了佛法东传的合法性,先有汉明帝派遣使者取回若干佛像和经卷,建造了一座白马寺。此后高僧来往络绎不绝,佛法在中土就日盛一日了。

    灵山传法东土的努力终于结出硕果。事实上早在秦始皇扫空**之后,佛陀就派遣十大弟子和文殊、普贤来中土传道,秦始皇比照他们的相貌铸造了十二尊金人,颇有崇奉之义。

    但当时道家的神仙方术还势力甚盛,秦始皇招揽了许多术士。寻求长生仙药。佛家难以得势。须菩提等人就把佛经藏到十二金人中飘然而去。

    始皇殁后,二世变本加厉,残虐百姓。陈涉首义,群雄并起。项羽攻破咸阳,一把大火烧毁阿房宫,金人流落到匈奴之中。

    匈奴对金人很是看重,并用来祭天。武帝时,霍去病大破匈奴,曾取回一尊。后来肃慎族兴起,便用金神作书吧为国号。一度盛极而衰,数百年前秃发人乘着天家内乱,大举入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