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把那女人给我带回去好好的审判



    在乙末年期间,对于电报局的具体信息,平民百姓的认知并不多,有时,连是清政府建设的还是西方各国建设的,他们都分不清,所以在前几年就陆续开始的“扶清灭洋”的动乱下,京津上海的电报局都曾受到误伤。

    广府人所说的电报局是澳大利亚东方支线(中国)电报公司,它位于大北值街上,从观音山旁边的北门直下几百米就是大北直街。

    大北直街上除了电报局外,还有洋务派开办的同文馆,以及洋人建立的教堂和商铺等,这一条街可说是以西方建筑为主体,一眼望去,都是白色砖石砌成的,并且,飘在建筑群体上空的国旗都是西方各国的,有英法美等。(注:若是想喷笔者史料不实,请移步观看作品相关的第三章)

    自有人说电报局那边有神树教摆坛作法,在小北门那边的居民成片的往西边越过观音山脚下,直奔大北直街去。

    “快点,都开坛了。”

    “赶紧,好的位置都被人占领了。”

    ……

    在这条街的两端除了洋人的守卫外,在不远处还有广府衙门的一队绿营兵在这里日夜守护,他们的职责是防止平民百姓误入,因为在这年头里,没经过洋人的允许进入他们的地盘,是直接被枪击的,甚至残酷点,是被印度人或者洋人他们活生生的殴打致死,有时还把脑袋和尸体悬挂在外面暴晒几天。

    所以,广府衙门也安排人员在这里守卫。

    这时候,士兵们忽的看见一群群的平民百姓在拥挤而来,不由忙乱的拿起枪支准备拦住平民百姓进去。

    要知道,这里已经算是洋人租界的一部分,他们可不敢平民百姓进去,万一被洋人向提督和知府投诉的话,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等人群走近一点的时候,士兵们听见人群在喊神树教在开坛作法,不由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把总,我们还要拦住吗?”士兵小心翼翼的问这里的汛守把总。

    “拦?”

    现在得知人群是去看神树教的开坛作法,汛守把总不由想起了神树教的那个恶魔,也想起了一个月前的事。

    那时候他还是在北门那边当守备的,正和手下的士兵们在北门守卫拦道,忽的看见一个身穿洋服的汉人迎面走来,不由吸引住他的目光,仔细一看,他的脑后竟然没有牛尾巴长辫。

    “这还得了。

    穿洋服没人敢拦你,但是大清还没灭亡呢,你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牛尾巴剪掉了,看来这假洋鬼子是想造大清的反,说不定这人十有八九就是提督提起过的什么革命反动派。”

    然后他本以为可以捞一笔大功劳,就激动的带着十几士兵上前,准备包围擒拿住革命反动派……

    结果,没过几天,他就被降职并派来这里守卫,现在不仅没有油水可捞,他还要担心洋人突然兴起枪击他们,甚至担心在回家的路上被心怀恨意的暴徒下暗手。

    念至此,汛守把总轻轻拭一下脸庞那可以隐约看得见几道青痕的某处,然后擦拭额头上的冷汗,向士兵摆手示意:“不用,不用。”他可不想再看见那恶魔。

    “把总,我们要不要过去,万一百姓跟洋人起冲突。”看着身边不时跑过一群人群,士兵建议道。

    “是的,我们也过去。”

    说完,汛守把总就带上手下士兵融进人潮里,往电报局走去。

    电报局是一栋三层西洋楼房,顶上有一圆形穹顶,此时在电报局正门的一块空地上,神树教的信徒们在准备开坛的祭物和法物。

    人群怕惊扰信徒们,便放慢脚步走在电报局旁边的洋房外廊里。

    这是一栋券廊式建筑,下裙是用块石装饰、中段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柱式的建筑,所以建筑外围有一段空旷的外廊,这是起到类似骑楼的作用,防晒防雨。

    但,即使外廊的空间很大,依然挤不下人群。

    “阿宽,看不到怎么拍?”

    由于扛着笨拙的木质落地式照相机,十三姨和梁宽行走的速度并不快,等他们来到洋房外廊里,是看不到前面开坛的画面,由此,十三姨边跳起来边着急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