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在细雨中呼喊(中)



    乔雪竹有些书呆子气,也有些不通人情世故,但很聪明。

    她一下就感觉到秦咏梅的语气里带有情绪了,立刻又紧张起来。

    “怎么了?阿姨,是不是他出什么事了?”

    “怎么会呢?你不早上刚跟他联络过吗?”

    “是啊,我也省思不会这么快呢。”

    “你们交往多久了?”

    “两年了。”

    “见过面没有?”

    “还没呢,他说他天暖和的时候就来京城看我。”

    “你应该有他的照片吧?”

    “有啊,有啊。”

    说着,乔雪竹从包里拿出个小相册,把王明伟那一页翻出来给秦咏梅看。

    秦咏梅仔细打量着。

    “看这头型,个头儿不矮啊。”

    “嗯,有一米七六。”

    “长得挺帅。”

    “是吧……”乔雪竹有几分得意。

    “你长得也挺标志的。”

    乔雪竹不好意思地抹一抹额头的刘海:“他也这么说……”

    “他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儿啊?”

    “他没有单位,他在工地里打工,每天都很辛苦……”

    “那你们怎么写信啊?”

    “他以前在你们奉天市农科所家属院干过,跟那里的人挺熟。他就给我留了那里的地址。”

    “他倒挺诚实,没说自己在那里上班儿。”

    “是啊,所以我们很聊得来。他有他生活的艰难,我也有我求学的不易。”

    “嗯,年轻人坦诚点好。”

    “他说春节后想到京城来,看看能不能在哪个大学里找个保安的工作,可以一边上班儿一边学习,将来争取考研。”

    “唉,好啊,你们也算是很投缘了。”

    “是啊,当初想交笔友,就是想认识有共同语言的人。”

    “你知道他具体是哪里人吗?”

    “具体也不太清楚,叫什么酒店乡……”

    询问了一会儿后,秦咏梅和小崔告辞了。

    临别之际,秦咏梅拍着乔雪竹的肩膀:“阿姨有个小小的请求。”

    “您真客气,有事尽管吩咐。”

    “我们办案的规矩您应该知道。”

    “是啊,公事公办。”

    “我的意思,咱们这次的谈话你不要透露给任何人。”

    “明白。”

    “包括王明伟。”

    “好的……”

    乔雪竹有些难过,再次问起:“他是不是……”

    “不一定,但无论如何,你都是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子!对吧?”

    说着,秦咏梅掏出手帕把乔雪竹嘴唇上的黄豆酱擦掉了。

    乔雪竹咬着嘴唇使劲点头:“嗯!我知道了!”

    回到省城后,秦咏梅先来微机房查询王明伟的户籍资料。

    根据姓名还有原籍,一下就查到了。

    王明伟生于1967年,高中文化。

    高中毕业后参加过三次高考,皆以10分到分的差距落榜。

    眼下在省城从事建筑工作。

    “他一个建筑工怎么买得起传呼机?肯定有问题!”翟队说。

    秦咏梅摇摇头:“不一定啊,建筑工一年也能赚两三万呢。”

    况玉林也说:“我那天看一个收破烂的腰里还别着个传呼机。”

    “你可别瞧不起收破烂的,他们个个都是万元户。”

    像王明伟这种情况,连犯罪嫌疑人都算不上。

    既没有死者,也没有作案工具,更没有见证人。

    仅凭一件染血的毛衣,就觉得对方有罪,这个确实不行。

    只能先了解一下情况。

    省局这边比较省事,不用公安下乡,直接让地方派出所把王明伟带过来。

    秦咏梅还特意吩咐:“要客气点,就说协助办案。”

    新年刚过,乡镇派出所的公安就把王明伟领来了。

    王明伟留着平头,穿着虽不时髦,但也干净利索,根本看不出是个民工。

    而且城里的男青年,一般到了二十五六岁以后都会发胖。

    就像8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流行扁头一样。

    眼下,东北地区流行肚子。

    男人挺着个肚子,被称为芝麻肚。

    一看就是个小老板。

    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多看两眼。

    王明伟没肚子,反而比城里的同龄人略显年轻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