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篇(纪念本书四十万字)



    这本书已经写到四十万字了,虽然没有什么起色,但是我也并不着急,因为我从没有把这本书当做网文来写,所以不会象网文那样一下子就吸引人去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我不是十几二十岁的年龄了,喜欢用一些可笑装逼打脸的爽文情节和一些没必要的热血去打动读者。而是在用一些因果之法去分析这个世界。

    很多读者在看这本书之前,刚看到一些变异的野兽,就认为是修仙,看到主角的一些古武修炼功法就认为是玄幻,看到这里,我能说什么呢!!!

    其实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科学,很多人以为科学那是有理有据的东西,如果按照这样的思想逻辑去分析事情,这个世最界就没有科学,一点科学都没有。

    因为人类在最原始的社会时,在那种饮毛茹血的年代时,现代文明的一切科学都是迷信。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什么也不知道。

    我有时候也会去想想,什么叫做科学,其实它和所有的迷信传说一样,是知识的一个统称,是因果发展的产物。只不过科学的东西它已经进行过了因果循环的验证,进行因果循环之后就已经成了定性,人类通常把成为定性的东西或者将要成为定性的东西规划为科学一列。

    我们常常说的,有因必有果,因果发展是一个循环,我做一些最简单浅显的比喻,我们被人打了,会痛,在这中间打是因痛是果,恋爱的人分手了,很伤心,这中间恋爱分手是因,伤心是果,这些都是科学。

    这些没有谁敢说不是科学的东西,如果这样说我再举一个实列。

    当我们一个人深夜经过一座幽深的山林时,或者说一个人在逛一座久远无人的公园时。我们不相信鬼怪,因为我们是无神论者,说这些是子虚乌有的东西。而这些山林里面也没有野兽,这个也是我们确认了一百遍的东西,可是我们为什么还是会感到有种因害怕而冷森森的感觉呢?

    我们是否去深思过这种内心深处最常见的神秘。难道我们不能把解开这种神秘的知识当作科学么。

    我也常常在念叨着老子《道德经》,其中的序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其实这句话就说明了科学和非科学的一个因果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解释为,很多东西在天地发展开始时他就存在,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办法给他命名,如果我们把这件东西命名了,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存在,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发现在当时是对还是错的,但是我们还是会把他归列为科学一项。

    如果这样去解释这句话,那么就是说我们在把所有一切不知道的东西归纳为迷信,而把知道的东西划分为科学一道,那么我只能为人类的愚昧而悲哀。

    凡事有因果,空穴必有来风。

    我们也知道,历史和知识都是当权者最锋利的利用工具,如果这种工具利用得很好,则国泰明安,政通而人和,如果用得不好,轻则*民心不稳,重则刀兵相见。

    书写历史是当权者的权利,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有改变历史的能力。

    为了自己的权利根深稳固,他们可以把一些历史进行选择性的改变。不过改变这种历史的手法却是不尽相同,善者修改描述,再著书广告,然后改过自身。

    恶者如同焚书坑儒,涂碳天下。

    我们不管他们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如何修改,也修改不了天下百姓的悠悠众口,于是就有了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同样也就有了传说和科学的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将成为当权者的工具,如果这项知识不能成为当权者的工具了,那么这项知识将会被当权者丢弃在历史长河中永不利用,并且会抹去它曾经在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事实。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铁律。

    这种铁律实用于任何一名学问,不管是佛学、还是儒学、还是道家的玄学以及宗教学科中。当这种学问高于当地政权的时候,那么这种学问就会取代于当地的政权而形成新的政权而继续存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