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联系



    “说不得就是一仿品。”唐易暗暗思忖,哑然而笑。

    他倒真不认为前世所知神话传奇尽皆杜撰,至少结合自身体验,还是有诸多事实。毕竟寻仙求道是真,道主、佛陀是真,神魂之中救得自身多次的《道德经》更是为真。

    遥想故乡,唐易愈发好奇,地球上诸多古典神话,流传千载而不朽,历经众口而不失,内容之详尽,体系之健全,甚至可以追溯到太古天地未分之际。

    唐易前世家中颇为富庶,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他又醉心于佛、道学说,平日虽不喜外出,然有长辈疼惜,也请过不少道长、大师之辈做客讨教。

    然所谓道长、大师大多只是徒有虚名,毕竟真正世外高人甚看重身外之物,即便偶有深得佛门三味、道家全真的,却也仅仅只是心境灵念之感,并非真正踏入道途,甚至初生气感亦不曾达到,于肉身而言,不过常人罢了。

    唐易前世只是寻常之辈,即便见到修士也未必识得。

    自还丹之后,无论前世今生,每日诸事,皆能记的分毫不差,甚至之前未曾刻意记下之细微末节,如今回想起亦是历历在目。故此现今的他可以确定,那些大师道长皆是常人罢了,除非他们是超脱还丹境界的大能人物,否则不可能瞒过自身神念。

    地球之上典籍周全,却偏偏从未听闻过当世出现修行之人,或许受限于前世自身地位,未曾有缘得见。可即便是有,也绝不似当今世界之经遇,仙道佛门如此昌盛,直接显现于万物众生。

    如此便更为奇怪,此生虽道家佛门并不难寻,更有道主、佛陀遗留下的机缘传承,却不曾有观音大士、地藏王菩萨等大能者之传说,至于神仙天庭更是闻所未闻,应不单单是他们未至佛陀那般境地,使得法身不能尽显诸天万界的缘故。

    毕竟当今世界没有的传说神话,偏偏地球之上皆存,更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由此想来,怕不仅仅是单凭“巧合”二字便能形容。

    观着手中的玉瓶,唐易思绪万千,不过这诸多纷乱之念却只是瞬息之间,说到底还是自身境界不足,达之不到世间万物尽皆通透,若真有朝一日能得成大神通者,自然也就冰释理顺,不再有这诸遭疑问。

    ……

    ……

    清灵之气不时从玉净瓶中悠悠散发,渐渐弥布唐易周身,无声无息滋养着他的神念,虽此时神魂已是饱满无损,却亦是倍感通泰。

    唐易不禁感叹,即便此物不做它用,只是时时手持,悄无声息间便得神念清明,妙处无穷,实是难得的好宝贝。

    玉净瓶仿佛有感唐易喜爱之情,洁白瓶身微微灵光一闪,更显通透纯净,似如隐隐存于灵气相合岁月流转其上,显然无需太久,便能通灵感念。

    见这法宝如此灵慧,唐易欢喜之余,陡生一个奇异的念头:“未曾转换世界,又有如此玄妙宝物存在,难不成此处便是秘境?”

    这个想法来的虽是突兀,但愈寻思,唐易愈是有些肯定,他相信自己的直觉,若要证明,却也并非毫无可能。

    遂从袖中取出一物。

    此物通体为墨玉所制,拇指大小,圆润无边,色泽青沉如碧,拿于手中甚为温润,正是当日周从文送予唐易的传讯玉简。

    真元稍做运转,其上便微微发光,仿若暗夜萤火,唐易心中莞尔,未料想于此能够派上用场。

    玉简一息一闪,微微荧光,共有三次,继而便有了回应,从中传来一道温雅之音,更是带着些许惊讶之意。

    ……

    周从文于这秘境之中,虽说不得熟门熟路,但也曾来过一次。只是此次来的太过稀奇,本在庄园悠玩之时,怀中信物陡然生出云烟阵阵,猝不及防,便被引入至此。

    他原本心存几丝遗憾,未来得及告知唐易,不能一同前行。但遗憾的同时也隐隐有些思虑,即便像前次那般,秘境信物通告自身之后,留出几日准备时间,却也未必情愿再通知其人。

    唐易的长进实在太过迅猛,大大出乎周从文预料,先是与程孝先惊世一战,后又有震惊天下的太玄之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