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上郡见闻【二合一】-第2/5页





    但寇正呢,却从未向朝廷申报过,哪怕是汾阴县的县衙曾经因为被韩国的军队攻破,他也没有从朝廷拨下的款项拿,而是将其全部用于雇佣农民整理城外被摧毁的农田,包括开垦荒地。

    要命的是,寇正非但自己以身作则,还要求手下的官员、衙役像他一样清廉,幸亏这个年代还是非常注重名声的,倘若是换做物欲横流的年代,似这种吝啬抠门的官员,非但手底下的人都跑光了,恐怕还会被那些垂涎他官职的人给踹下来。

    说白了,寇正这人聪明归聪明,但聪明的是智商,至于情商嘛,那呵呵了。

    如昨日黄昏的时候,寇正询问赵弘润晚住在那里,当时赵弘润见码头这边仍非常忙碌,随口说了一句「随便安排」,结果,寇正还当真把赵弘润这位魏国的太子储君,安排到了一间竹棚里。

    也亏得赵弘润与宗卫们,包括侍妾赵雀,都是吃过苦的人,并不在意,堂皇的东宫住得下,简陋的竹棚也住得下,但倘若换做是旁人,恐怕算不当场翻脸,心或许也会因此留下芥蒂。

    不得不说,同样是作为赵弘润最倚重的肱骨谋臣,介子鸱做事寇正圆滑地多。

    介子鸱出身楚国,后来跟着义兄少伯走南闯北经商数年,因此,介子鸱看似耿直,可实际却是一位很圆滑的人。

    圆滑并非贬义,这说明介子鸱会做人,如在如今的垂拱殿内朝,介子鸱最年轻,但从本质来说,他的地位却最高,在这种情况下,他迅速跟蔺玉阳、李粱、礼部尚书杜宥等父辈年纪的同僚打好关系,且让这些同僚对他赞不绝口,这叫能耐。

    而寇正,却是表里如一的耿直,心只想着当好父母官,对于其他一些官场的道道,他却是不甚了解,也不屑去了解。

    毫不夸张地说,也是寇正后台硬,背后站着太子赵润,如若不然,似这种官场的愣头青,那铁定是要吃苦头的。

    午的时候,寇正命人从库房取了些腌制的羊肉,煮熟后分给码头的魏卒与民夫们,除此以外,每人还得到了一碗产自党的烈酒。

    这使得码头这些魏卒与民夫们更为振奋。

    当日临近黄昏时,这批运粮的车队徐徐路,赵弘润问了一下这支运粮队伍的目的地,这才知道是云给将军韶虎的魏武军的。

    本来赵弘润有想过与这支运粮的队伍一同路,但考虑到这支队伍的脚程太慢,于是作罢了。

    第三日的早晨,赵弘润一行人从寇正这边得到了几匹原本用于拉车的驽马,便踏了前往「河(郡)」的旅途。

    大约三日后,赵弘润一行人在数十名青鸦众的暗随行保护下,来到了「河」的「雕阴」。

    「雕阴」是目前魏军攻略整个郡的后防,由禹王赵元佲的宗卫之一、将军「龙季」负责镇守。

    作为此番数路魏军的总帅,将军韶虎之所以将龙季留在「雕阴」,主要是为了防备「河」西边的「义渠」,毕竟义渠紧挨着河,倘若被其偷袭了粮道,那如今已深入「河」的几十万魏军,恐怕都要遭殃。

    跟在汾阴津的寇正一样,当龙季听说太子赵润已至「雕阴」,并且此刻正在军营外时,他也是吓了一跳,急急忙忙地带着亲兵出营迎接。

    果不其然,待来到营地外时,龙季果然瞧见了那位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您……您怎么会来这里?!”

    纵使龙季是禹王赵元佲身边众宗卫,韶虎还要稳重的人,甚至于稳重到近乎有点固执与死板,但此时瞧见赵弘润这位太子殿下,却也惊地几乎要跺脚。

    还没等赵弘润进军营,龙季便在身边叨叨絮絮地劝说,大意是提醒赵弘润,郡这边目前烽火连篇,实在不是太子殿下应该前来的去处。

    对此,赵弘润感觉很纳闷,好问道:“郡这边的战况很胶着么?本王收到捷报时,捷报可是说我军攻克郡指日可待。”

    “是这样没错。”龙季点点头解释道:“郡这边的三四个大部落,已相继被韶虎、司马安、庞焕、魏忌等人击破,目前这些部落的残部,正朝着北方迁移,但仍有一些冥顽不灵的胡戎,四下流窜,见到我魏军的粮队发动攻击……目前,羯角军正在狩杀这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