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寓教于乐【二合一】-第2/5页





    天下各学派的门徒,早就已经跑到魏国去了,能有几个剩下的?

    就好比一锅肉汤,魏国非但已经将汤里的鲜肉捞起来啃了,就连汤都喝掉了大半,就只剩下一些残羹。

    但是,好歹还有残羹不是么?

    能喝口汤,总比没有好。

    想到这里,韩王然亦立刻下诏,邀请天下各派学子前来蓟城,效仿魏国,也想鼓捣出一个百家争鸣的盛事。

    但很遗憾,正如预料的那样,韩国期待了数个月,而最终跋涉来到蓟城的,却只是小猫两三只,以至于韩国的这场所谓百家争鸣,异常冷清,要不是丞相申不骇让自己的法家弟子站出来充了充人数,搞不好还真成了一场笑话。

    但这件事,还是被魏国安插在继承的青鸦众得知,且将这个消息送到了魏国。

    而当时,魏国已步入冬季。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家争鸣之后,在魏王赵润下令建造大梁学宫之后,朝廷工部、冶造局、以及魏墨,三方联手在城外建造起了这座魏国的最高学府,大梁学宫。

    工期只有短短一个半月,赶在入冬之前,就大致建成了学宫的几座建筑,让来自其他国家的诸家子弟,亲眼见识到了魏国工匠的建造速度。

    这座大梁学宫的建筑分布很有讲究,其正中央的大殿阁,是用于十二门相互探讨用的,而以这座殿阁为中心,在东南西北四角,坐落有四座稍微小一些的殿阁,分别属儒、法、兵、墨四家所有,而在这四座殿阁的每两座之间,又分别设有两座再稍微小殿的殿阁,分别属于纵横家、道家黄老派、医家、名家、农家、阴阳家、杂家以及小说家。

    除了主殿阁可以随意由学派弟子进出外,其余十二座子殿阁,非所属的学派子弟不得入内,这也是为了避免彼此间不必要的矛盾与争执要闹要吵,就到主殿阁去闹去吵,吵个痛快!

    当然,由于工期太短,很快就要步入冬季,冶造局与工部的官员,向各派学子解释:暂时就建成这样,待等明年开春之后,再完善主殿与子殿,包括围起城墙、铺设青砖、雕刻塑像,以及在各殿阁铭刻花纹图案等等。

    面对着这些解释,各派学子面面相觑。

    其实他们认为,就目前这座学宫,其实已经非常让他们满意了,可似乎魏国朝廷对此并不满意,还要力求完善。

    对此,代表魏王赵润出现在各派学子面前的礼部尚书杜宥微笑着说道:“毕竟此乃大梁学宫,是我大魏最高国立学塾,而诸位,皆是我大魏奉为上宾的贵客,岂可怠慢?”

    这一番话,让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各派子弟很是受用,于是乎,纷纷表示魏王赵润开明,实乃是天下少有的明主。

    除此之外,赵弘润亦扩大了膳部的权限。

    膳部,隶属于礼部辖下,以往主要负责朝廷承办的宴席,以及祭祀时所需的酒膳,而如今,赵润又让膳部负责一事,即国立学塾的用度开支,包括三十座国立初等学塾,以及大梁学宫这座最高学府。

    毕竟是“国立”学塾,一切用度开支,都由朝廷来负责。

    待此事尘埃落定,户部官员咬牙切齿的痛恨对象中,又多了一个膳部,毕竟按照魏王赵润的命令,户部要持续给膳部投钱,然而膳部却无丝毫回报给户部那真的是一点回报都没有。

    然而让户部庆幸的是,膳部只负责国立学塾以及大梁学宫的用度开支,并非是兵部、工部那种吃钱大户,不过即便如此,膳部官员后来偶尔遇到户部官员,也难免被户部官员狠狠瞪上两眼。

    没办法,如今的户部已经沦为了各部的钱袋子,日复一日眼睁睁看着其他部府那些吃钱大户跟强盗似的来掠夺他们户部掌管的国库,他们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愤懑,表达不满。

    只可惜,‘最恶的强盗’工部,早已习惯。

    没过多久,凛冬来临,在简单落成的大梁学宫的各个子殿内,各派学子与同伴围着炭火,高谈阔论,集思广益为国立学塾教材一事做最后的完善。

    主要是降低教材的难度,使其通俗易懂,便于启蒙幼龄的稚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