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兴安二年【二合一】-第2/5页





    但这次,朝廷却是确确实实将轨道马车呈现在郑城人的面前,至贵族、下至平民,皆被这个神的事物所震惊。

    甚至于,连附近县城的百姓,在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涌到郑城,希望一睹这种神的事物。

    话说回来,倘若说郑城的贵族与平民只是图个新鲜,那么郑城的商贾,则是看到了其的商机。

    事实,郑城有不少商贾其实早已试用过这种轨道马车,如他们在三川、商水县往返做生意的时候。

    毫不夸张地说,在试过轨道马车之后,谁还愿意像以往那样,老老实实地用寻常的马车托运货物?——相同的时间从大梁出发,别人借助轨道马车,数日内往返大梁与三川,而若是沿用以往的运输办法,这数日之内,可能连雒城都到不了,这意味着什么,但凡是有些头脑的商贾都清楚。

    于是乎,在郑城百姓还处于观望态度的时候,郑城的商贾们,第一时间跟当地施工的工部官员搭了线。

    不得不说,当郑城开通了轨道马车后,这座城池的面貌仿佛一下子变得不同了,在短短一两个月内,便有许多以往难得瞧见的商品货物涌入郑城的市集,使得郑城的市集迅速变得兴旺起来。

    而郑城当地的特产,仿佛也一下子变得促销起来。

    事实,这并不关乎郑城的特产究竟好不好卖,关键原因在于运输的花费,魏国的许多商贾已经被水运以及轨道马车养刁了,自然不肯再像以往那样,花费巨大人力物力驮运货物。

    打个方说,虽然楚国的珍珠这些年在三川已不像之前那样好卖,但胜在商水县至三川的运输便宜啊,一船的珍珠,哪怕价格再贱也能有很大的利润。

    更别说如今水运还能直通秦国的咸阳,在秦魏两国结盟、且称霸河西的情况下,这条商路简直是一本万利。

    虽说以往相较之下郑城更近,但因为运输困难,谁乐意往返跑这座城池?

    继郑城开通轨道马车之后,在当地施工的工部官员,迅速将这条轨道马车的维护移交给了兵部辖下的驾部,着急于以郑城为心,以向四周辐射的方式增设轨道马车,如西边的「阳城」、西南方向的「阳翟」、东南方向的「长社」,最终一路修到三川郡与商水郡,在连接现有道路的同时,激活魏国境内整片的道路。

    当然,这目前还只是一个构思,想要确实落实这件事,没个三五年工夫,可能看不出有什么成果。

    主要还是人手不足。

    说到人手,在魏国大梁朝廷的默许下,川雒联盟的纶氏部落,与南阳、宛地的羯族人取得了联系,用一部分魏国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以及新产的米粮,从移居到当地的羯族人手换取了许多的巴人奴隶。

    这些巴人奴隶,很快被投入到魏国的各项建设工程,为魏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梁朝廷私底下购入这些巴人奴隶以促进国内各项建设的进度以外,这些巴人奴隶的售众面很小,可能是因为巴奴不如胡奴高大,也有可能是因为魏国的贵族、尤其是赵氏王贵仇视巴人的关系。

    而除了巴奴以外,南阳羯族人也向魏国输入了一些巴国的特产,如巴蜀特产的虫蜡,立刻被列入贡品的名单,原因在于这种虫蜡制作而成的蜡烛,在燃烧时不会产生黑烟,不会熏黑宫殿内的建筑,且价格远远低于蜂蜡。

    除此之外,南阳羯族人也通过川雒联盟,向魏国流通一些巴蜀当地的其余特产,如丝绸、茶叶、矿石等等,基本都是他们抢掠巴人所得的东西,而魏国亦通过川雒联盟,相对应地输出一些米粮、食盐、武器、装备等等,暗地里扶持南阳羯族人继续与巴人交战。

    虽说南阳羯族人与魏国确实有过那么一段不愉快的日子,但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合适的利益下,算是曾经彼此为敌的,也能再次成为不错的合作伙伴——好南阳羯族人,在魏国眼里是一个很不错的打手,或者捕奴人。

    总得来说,魏国在兴安二年里风平浪静,不像十几年前夹在韩国与楚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战战兢兢,这段和平的日子,使得国内魏人对王族的认可与忠诚日渐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