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恨铁不成钢上



    “你就这么被简简单单的给打发回来了?”

    面对着陈老爷子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原本还有些得胜归来感觉的王大博士,很是羞愤欲绝的低下了曾经高傲的头颅。

    这种很窝心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长辈在骂不开眼的后辈去百里闻名的富亲戚家借粮,最终却拿着一小袋子杂粮回家的尴尬表情。

    问题是,王智大博士在回来的路上还是成就感十足,觉得这一趟是真得赚大发了。

    看看人家殿下说的多好。

    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就像一颗到了大限之年的老树,而来到刘家港的他们,则是老树上唯一稚嫩的新芽。

    未来,这一株涅磐重生的新芽,能不能长成一颗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就看王智博他们自己能否真正的争气了。

    好在旁边,被自己强行拉来助拳的马文琪终于结束了神游天外,说了那么一句公道话。一句让王智博感觉到集体温暖的贴心话:

    “陈老爷子,其实王兄带来的消息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了。您看,第一,我们解决了大部分工人的安置问题,这是一个好兆头;第二。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江南造船厂并没有彻底沦丧为一个维修码头,而是抽调的这一部分人,依旧会为帝国的海军制造军舰;第三,王兄带来了钱,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政府拨款不是。”

    对于他们这些整天缺钱的高端技术人员来说,有钱才有门路,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刻,是一个……好兆头。

    毕竟,就算是有再好的理想,可要是没有钱的话,都是空中楼阁。

    谁都知道技术很重要,有了技术,就能有钢铁厂,枪炮厂,甚至军舰船坞……还能摆脱西方帝国主义对自家的军事技术封锁。

    同样海军也是这样,并非没人知道海军的重要性。

    不然的话,即使对海军失望的帝国,也不会一边掏出巨款从条顿王国购买了两艘战列舰,一边花大力自建驱逐舰了。

    比如,现在完全有北海造船厂制造,排水量高达三千吨的浮空导弹驱逐舰,拱卫帝国腹地的黄海舰队,就足足装备了十二艘。

    可导弹巡逻艇?

    这个玩意,海上的风浪稍微大一点就不行了,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大,无法全天候的担任作战任务。

    说句不好听的,这玩意就是撑撑门面的东西,甚至运气不好的话,连充门面的机会都没有。

    站在陈玉成老爷子的立场上,发展所谓的导弹巡逻艇,绝对是江南海军走向最终衰亡的必然之路。

    可要是不去不发展的话,江南造船厂恐怕连这一颗能够让传承涅磐重生的最后救命稻草,都要丢掉了。

    “那个赵日天,每年给多少钱?”

    赵日……

    听到陈老爷子这么称呼那位殿下,王智博嘴角倒吸了一口冷气,心说:哎呀嘿,您老这么直接,难道就不怕那位听到后,直接翻脸,一分钱都不给你。

    而且,说句实在话,那位殿下给自己的条件,真的非常优厚。

    于是,有些小郁闷的王大博士,有些无奈的举起了一根手指头。

    “什么,才十万?”

    曾经经历无数风云的陈老爷子,立刻吹胡子瞪眼的气道:“这点钱能干什么事?连养活你们手里那600名技工都勉强,还谈什么发展海军?这家伙压根就没有这个心思。我算是看出来了,和他老子一样都是土财主,抠门的很。”

    “不是了,老爷子,是一百万纹银,而且是每年!”

    看着随着陈老爷子的话语,原本默默围住王大博士不说话的几位老爷子,开始挽起了袖子,这位赶紧纠正道。

    “每年一百万?”

    原本还一脸气势汹汹的陈老爷子,立刻眼神古怪起来。

    一百万两银子的经费,而且是每年!

    这个不小的数字,足够让已经几十年没有吃饱饭的江南造船厂兴奋不已,更别说那几百号人了。

    要知道现在一个滚烫滚烫的狗肉烧饼,也不过二十文钱而已。

    毕竟,就是他们当年很辉煌的时候,朝廷每年给他们的生产资金,也不过比这笔钱多一点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