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胎中之谜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谁居先。

    参同天地玄黄理,任君傍门望眼穿。

    《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玄黄。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幽幽冥冥。

    迷迷茫茫中,王归道发现自己飘荡与半空中,四周雾气渺渺,似梦似幻。而他下意识的低头一看却见昆仑山某座山峰上的小筑上,一位鹤发老道盘膝打坐在朝霞刚起时,老道很是熟悉,心中一惊:这不是自己吗?

    马上感觉思维有些发散,甚至意志、记忆有些模糊的现象,下意识的赶紧默念心经,可是那种模糊、消散甚至是随风而逝的感觉如此的可怕。

    王归道秉承自己修炼了一个甲子的道心,道心的感觉让他坚持自我,不可迷失本我,否则那无言的大恐怖足以让他想都不敢想,只能一个劲儿的坚持默念所有能够想到的道藏、真经。

    可惜哪怕再集中精神,外面天崩地裂、寒风刺骨,那种随时可能消散的恐怖还是每时每刻的威胁着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干的出来了,什么三清,什么西方的圣经甚至连古籍里请神上身的神打都来了,还别说不知道是自我催眠还是其他什么,倒是还真能振奋一下精神的。

    在迷迷糊糊中坚持着终于在坚持着感觉几千几万年没有睡觉的那种极其疲惫的情况下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一个本能的感觉很是安全、没有任何危险的地方,心中的坚持也因为环境的好转而慢慢的被安逸的环境腐蚀,只是因为坚持的太久,以至于形成了本能,哪怕在慢慢的开始放松、迷糊着想睡觉什么都不想的情况下,还在不自觉的默念着一切坚持自我的经文。

    当第一缕阳光将到未到之时,一缕东来紫气缭绕在老道的头顶,当时山顶元气混乱,一个小规模的雷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于是昆山少了一个追求大道的道士,某山村多了一个痴傻的孩童。

    不知身在何处,上下、左右,过去、未来,迷糊中清醒,清醒中迷糊,就是清醒时也是在坚持默念经文,努力记住自己是谁的王归道终于在这种感觉中心中冒出一个思考的念头:这不是混沌吗!

    正此时剧烈的疼痛传来,脑海中的迷糊顿时一清,痛苦压过了一切,模糊、坚持、清醒的给痛苦让了道,冷汗更是让剧痛中的脑袋清凉、清晰起来。

    “哈哈,终于生了,真不容易啊。”有一个大嗓门如打雷般响起,震的清晰的头脑又是一阵迷糊。

    “是啊,是啊,怀胎十二个月,应该是有修炼资质的吧,还不错。”

    接着王归道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是继续本能的在迷糊中坚持默念一切经文和我叫王归道,其他的就是梦或者断断续续的片段了。

    嘴里被塞进了一些水流状东西,迷糊中好像一片白色,然后就是迷糊,再就是灰白色,四周时而热闹,时而安静的可怕。

    这一天一声惊天动地的“噼啪”声响起,把半迷糊、半做梦的王归道惊醒了,脑子彻底清醒了,一个宽大的背上,冰冷的雨水瓢泼而下,半空中一个太阳升起,刺目的光芒让他眼前一片空白,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呜呜、、、”开始新记忆的王小六迷茫的看着四周,爬在母亲怀里,到处是那种让人听了悲凉、心酸的声音,“哇呜呜”小娃娃小嘴一瘪,也跟着大人们嚎哭了起来。

    哭累了就睡着了,迷糊中有声音响起:“哎呀,太好了,我的小六不是白痴,他会哭了,还知道跟着大人一起哭了,可怜的娃娃哟。”

    铜钟般的声音响起:“好了,看来这娃娃能成,不过你可别到处嚷嚷,上仙们斗法,听说不光咱们村,方圆千里都遭殃了,大家都死了不少亲人,这时候你要是笑不是惹麻烦吗。”

    “哦,哦,是这样,我不笑了,咱们小六会哭了,他是有感觉的,他不是白痴,太好了!

    “哎,当家的,你说人活着怎么就这么难呐!咱们村没招谁,没惹谁,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大祸呢。”

    “嘘,你不要命了,老娘们儿不要多嘴,没听说书先生说‘祸从口出‘吗。还好咱们是山村,只是边缘地带,听说青山镇整个都打没了,就剩下一个大坑,上万人几乎死光了,咱们还是惜福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