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相似的文明



    荒古世界在轩辕黄帝一统人族之前有无数小国,但在统一的过程中,诸如君子国等大部分都已经融入了人族之中。

    淑士国便是少有的保持着自身独立的边缘小国,相比君子国人礼让过度而显出繁琐,淑士国则更好的把握了礼乐的度。

    淑士国人最重礼乐,在此前尤其重乐,认为礼是呆的,乐是活的;礼是机械的,乐是天趣的。一个人不习礼,固然不能自立,但专习礼,而不用乐去调和它,不但渣滓不能消融,就是连‘性’情亦不能涵养,流弊甚大。因此淑士国在创立之初便注重乐教,而以礼辅之,便如同陶器,礼为模型,乐为文采光泽,礼乐相承,方才完整。淑士国,淑为礼陶乐淑之意,有承云之乐,会八风之音,为圭水之曲,以召气而生物。适值遇到地不爱宝,水中浮出许多金子来,那金子如萍藻一般的轻,拿来铸成一钟。用羽‘毛’一拂,那声音就达到百里之遥,取名叫浮金之钟。又拿那浮金做成一磬,不加磨琢,天然可用,取名叫沉明之磐。拿这两项钟磬作成了五基六英之乐,则是淑士国礼乐之根本。

    不过,自从孔宣到了淑士国之后,慢慢的阐述自身的仁与礼的思想,提出为政以德,礼为道德之规范,而仁则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为形式,仁为内容,又渐渐收颜回、子由、自贡、子路等弟子,号称七十二贤人,渐渐在淑士国传播自身儒‘门’理念……

    由于孔宣的存在,淑士国也和巨人国、小人国等一样独立于中土之外,自具风华。

    ……

    而洪荒世界中,截教分裂固然影响极大,不过,对于某些存在而言,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元始天尊高坐‘玉’虚宫中,看着下方噙着淡笑的杨戬,目光中充满了欣慰,上一劫中,阐教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对此,元始天尊深恨截教,甚至连福德真仙云中子都因为巨大的打击而失去了进取的动力,百万年时间几乎毫无寸进。

    不过,杨戬倒是让元始天尊感到意外的惊喜,百万年前,杨戬踏入了荒古世界,百万年后,杨戬却已经逐渐的超越了曾经的‘玉’鼎真人,几乎‘逼’近当初的五大最强者的境界,一下子让青黄不接的阐教有了中流砥柱!

    尤其是如今的杨戬,经过终北国一行后,已经褪去了杀道,摒弃了偏‘激’的理念,回归了最本质的自我,让元始天尊越看越满意。

    虽说元始天尊‘性’格高傲,有着一些缺陷,但他对于自家弟子那真的是好的没话说,昔年的‘玉’鼎真人如此,如今的杨戬亦是如此,都属于听调不听宣的刺头,不过元始天尊却丝毫不以为杵,反倒颇为支持,可以说,‘玉’鼎真人能在阐教十二金仙中脱颖而出,元始天尊的包容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而如今,洪荒世界过去了百万年,昔年的阐教十二金仙,在元始天尊落下面子干预下,人教封神台中的观音、普贤、文殊都已经脱劫,重归元始‘门’下,而黄龙真人也被元始天尊找了回来,加上云中子、南极仙翁,共有六人,这百万年之中,元始天尊又在诸天万界挑选了五个天资卓越的收入‘门’下,如今杨戬归来,继承‘玉’鼎真人的位置,阐教十二金仙再度齐全了……

    只可惜,杨戬对于副教主之位毫无兴趣,而一时半会元始天尊竟找不到足以承担阐教教务的高手,副教主之位依旧空缺着……

    与阐教类似,西方教也在这百万年中有了极大的恢复,接引道人真可谓有着大毅力、大理想之辈,百万年中,至少有五十万年在天地之间徒步行进,一缕一缕的收集昔年惨烈的大劫中化作飞灰的佛教信徒的残魂,并且将其运用道果级法力重聚魂魄,投入轮回,只可惜诸如弥勒等三千佛陀再也找不回来了……

    后五十万年,接引道人努力发展西方教,重新开辟西方极乐世界,不过依旧称西方教,归入道‘门’之中,而佛教之名则不再出现。

    接引道人还寻到了一个继承了一部分准提道人能力的家伙。话说当年逆斩道果之战尾声之时,准提道人虽然陨落了,可在临死之前,依旧分出了一部分自己的能力,在三界中寻找到一个传人,这个人,名为摩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