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5章 误人子弟



“现在江南懂得元学的大儒也不是很多吧?”

孙殿听他这样问,随着点了点头。

朝廷推广元学的,立元学为朝廷正统学术,这件事办的实际上有些仓促。

元学在燕京城的传播还是比较广的,但在江南一带就没有那么多读书人学习元学了。

而且,土铭除了在新朝报上刊登过几篇文章以外,也没有出过什么像样的经文,为了能够凑齐元学的基础教材,那篇佚名的《拓论》都被塞进了元学经典之中。

反正元学就是个大框架,只要符合元学的理论,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塞进来的。

元学到底要怎么来学,到底要考些什么,朝廷自己都不知道呢!

更不要说元学的课程该教一些什么了。

林玉说道:“大人,咱们现在要在江南找个元学大儒,那铁定是找不到的。”

“莫不如先开设几个课程,然后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选学。”

“现在礼部也没有将考试的纲要编纂好,那就找一些比较实用的课程先用上,反正这些内容学生们学了也不会吃亏的。”

孙殿思索着点了点头。

他问道:“那现如今有什么课程实用呢?”

林玉立刻说道:“当下江南商贸繁荣,最实用者莫过于算术了。”

“各家店铺都需要会记账的先生,前几日我还听说花河府的账房先生辞职了,说是被一家海贸商行给挖去了,开了三倍的银子。”

孙殿倒吸了一口气。

江南的财政富庶,官吏的月银一般都不是很低,最起码保证生活开销是够的。

三倍的银子,完全能够证明账房先生在江南的紧俏了。

林玉继续说道:“那咱们就先开设一些算术的课程让学生们先学着,反正这些知识也都是能用得上的。”

孙殿点了点头,来公学院求学的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

现在江南士绅大户人家都还在观望状态,而且都是耻于将子弟送来公学院的。

不要钱还管饭,这就有不少家境贫寒的人家,为了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把他们送来公学院了。

这些孩子们的野心不是很大的那种,非要一定考上举人进士不可。

只要能够在衙门口里找到个吏员的公差,不少家庭都觉得是自家祖坟冒青烟了。

所以,让他们先学习算术,一定是可以的!

他们也一定会很愿意接受的。

林玉继续说道:“据我所知,这元学讲究个格物致知。”

“我听说现如今江南也缺少能摆弄机械的人。”

“要不然再开设一门工匠方面的课程,这样应该也是很不错的。”

孙殿想了想也是点头认同。

眼下工匠的地位也是在不断攀升的,高永鑫升迁之路虽然有他皇亲国戚的身份原因在,但至少也能说明朝廷对工匠的重视。

高永鑫的很多徒弟也都走上了仕途的道路。

不少地方上的名匠,也都得到了朝廷官员的身份。

讲一些关于机械方面的原理,教一教关于机械运行方面的理论,这也算得上是元学的范畴吧?

也算是,对不对?

孙殿自己也不懂的元学,只能任由自己想象着来了。

林玉又说道:“算术和机械这两门课程都有了,诗词歌赋方面的也应该教授一些,这些在江南肯定能招募到先生的,这个就不必愁了。”

孙殿依旧点头。

林玉又继续说道:“当下江南海贸繁荣昌盛,也需要能够与番邦之人交流的人士来做翻译。”

“要是能弄上几门语言课程,聘请一些先生,看看学生们都喜欢什么语言,这方面就可以不必强求了,让学生们自己选修就行了。”

孙殿连连点头,总觉得林玉说的什么都对。

“最后就是音律绘画方面的了,这一类和语言方面的差不多,都让学生们选修就行。”

林玉说完,孙殿很是满意的说道:“先生大才,你的这些建议实在是太好了。”

两人欢快的把这件事情给定了下来,但他俩似乎都没发现,自己搞的这个公学院,好像没有什么是教授儒学的课程了。

朝廷对于兴办公学院这件事,还是比较看重的。

户部大笔一挥,直接从孙殿查抄盐商的财产中,拨出了很大一部分交给他来办公学院。

户部还准许孙殿征用了盐商的大府邸,改造成了江南公学院。

大契刚刚建朝那会也是有公学院的,不过还没有坚持几年的光景,随着地方财政上的困难,公学院就面临了银两拨款不足的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