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安西度支



    安西之外,风云剧变。

    安西之内,却是顺风顺水。

    匠鸿太学的第二门青铜火炮,利用失蜡法铸成,在经过了数次的测试之后,终于宣告成功。

    周钧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带着孙阿应和一众亲兵,专门来到龟兹镇外的靶场。

    看着一众工匠将这个浑身发亮的青铜重物,从大车上卸下来的时候,周钧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

    这门青铜火炮全长1.1米,连同炮耳、炮架,全重216公斤,口径约为57毫米,炮弹使用铁弹。

    毛顺指挥工匠,将火炮架设完毕,又将远处的一处土丘当做标靶,根据距离调整了仰角。

    贾比尔带着一众学徒,小心翼翼抬来一小桶火药。

    打开火药桶的封盖,里面是用织物和木板隔成的一个个小型格栏。

    每一个格栏之中,都放着一个用蜡纸封好的纸包。

    见一旁的周钧看的仔细,贾比尔解释道:“颗粒火药的燃烧速度,是粉末火药的三倍左右,威力是后者的两倍。由于反应过于剧烈,如果装药没有严格按照配比和称重,产生的高温和冲击,很有可能就会破坏炮管。所以,我们都是将颗粒火药事先分装,想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毛顺在一旁补充道:“这门青铜火炮,如果使用颗粒火药,优点在于威力和射程可以大大提升,清理炮膛比较简便,但缺点在于,对炮管的压力较大,发射频繁可能会造成炮体损坏。但如果使用粉末式火药,一切便反了过来,威力和射程虽然小了,清理炮膛变得麻烦,但是对炮管的压力较小,不容易出现损坏。”

    周钧听了恍然,他倒是没有想到,原来颗粒火药的威力过大,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毕竟炮管材料的研发,当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炮管所使用的青铜材质,还需要进行不断的配比和调试,才能确定出最适合颗粒火药的型号。

    装填火药和炮弹之后,毛顺示意所有人撤退到后方。

    一名匠人拿着一根长达数米、顶端绑着火引的竹竿,小心的靠向火炮的引线。

    周钧见孙阿应挡在自己的面前,丝毫没有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便伸出手一把将后者拉了过来,又让他蹲下伏身。

    孙阿应尚在疑惑之际,只听得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响彻在整个靶场的上空。

    大地颤抖,尘土溅起。

    整个场地,顿时裹在一阵硝烟之中。

    待得四周慢慢平静,周钧站起身来,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的土丘上出现了一阵弥漫的烟尘。

    带着一众匠人和亲兵,周钧步行向前,来到作为标靶的土丘前。

    只见那颗炮弹,先是击碎了一块拳头厚度的石板,接着又深深嵌入了下方的泥土之中。

    周钧回头看了一眼,向毛顺问道:“这里距离火炮有多远?”

    毛顺:“两百六十步。”

    周钧在心中估算了一番。

    唐朝一步为1.5米,二百六十步就是390米;军中步弓手杀伤射程为六十步,神射手开弓杀敌可达百步。

    能够达到这个射程,并且保留这样的威力,对于一门早期的青铜火炮而言,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周钧回头对毛顺说道:“我希望能将这样的火炮列装军队,如果开工,能造出多少门?”

    毛顺:“炮管材料还需要不断改进,怕是还要一些时日,才能最终定下设计,周二郎打算何时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